原标题:多油村的好女儿——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夏日和煦的山风拂过普兰县多油村成片的青稞田,卷起阵阵碧波般的麦浪。三三两两的村民们,脸上带着对丰收的憧憬,在田间辛勤劳作,却唯独少了一个人的身影。
“您知道才吉旺姆什么时候回来吗?”见到记者时,67岁的老党员贡桑大妈急切地问道。
她口中的才吉旺姆,是多油村的村官。这位年仅27岁的姑娘,在短短3年时间里,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切切实实改善了多油村的面貌,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一致爱戴。
然而,贡桑大妈不知道的是,现在仍然随时打电话回来询问村里建设情况的才吉旺姆,正在拉萨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
多油村前,一丛丛柳枝随风轻摆,摇曳身姿,仿佛在眺望着远方,诉说着思念……
初来乍到首战告捷
2010年,大学毕业的才吉旺姆放弃在内地就业的机会,怀着建设家乡的朴素梦想,回到养育她的普兰县,当上了多油村的主任助理。
人口上千的多油是普兰县第一大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距离县城仅有7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好。才吉旺姆用很短的时间熟悉了这些情况,便开始琢磨如何用学来的本领,带领群众致富增收,推动多油村快速发展。
刚到多油村时,村里虽然成立了由25名群众组成的农牧民施工队,但是资质不齐全,技术力量跟不上,一年到头也接不到什么施工项目。才吉旺姆立刻行动起来,凭借自己是全村唯一一名熟练掌握汉语的干部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完善资质、办理手续,帮助施工队正式挂牌成立,另一方面想法设法争取施工项目。
2011年,普兰县动工建设胜利灌渠项目工程。才吉旺姆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是四处奔走,找技术人员为施工队培训,又到有关部门努力争取,终于赢得了胜利灌渠的一段项目工程。此后,施工队效益逐年攀升,到2012年,获利达到30万元。
多油村砂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头脑灵活的才吉旺姆便暗自思索,在施工队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洗砂厂。她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一致认同,于是她再次踏上了东奔西走的争取项目之路。
得益于国家的强农惠民政策,多油村洗砂厂项目得到了阿里地区和普兰县两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很快予以批复实施。她还在项目计划之外,单独争取了26万元资金,完善洗砂厂的仓库和围墙建设,并且从头到尾地制定了洗砂厂的规章制度,亲自管理财会业务。
2011年,洗砂厂投入生产后,多油村每年的经济收入增加了30多万元,乐坏了全村老老少少。
连战告捷的才吉旺姆更加坚定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她又开始着手把洗砂厂扩建成了预制砖厂。通过她和村干部的积极鼓励,村里30多位团员、年轻人参加了预制砖厂的生产,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而厂里的产品也是全县质量最好的。
2011年,时任阿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达瓦扎西来到多油村调研。才吉旺姆代表全村作了汇报,并提出补植村里因修建道路而遭到损毁的树木的请求。达瓦扎西专员称赞她思路清晰、敢想敢为,当即答应为多油村围栏植树拨款16万元。之后,她和村干部商议,把该项目以每米60元的价格承包给全体村民。
项目实施期间,才吉旺姆每天帮着村民植树、搬石头,劳动一天下来常常直不起腰。尽管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却帮助多油村群众增加了收入,实现了环保效益。
尼玛次吉是多油村的一名普通群众,家里仅有他和年迈的父母3口人,过去以种地为生的他全家年收入不超过3000元。在加入施工队之后,年收入很快突破了1万元。
“如果不是才吉旺姆帮大家找到了致富的道路,也许现在我还在田里一年四季地忙着,也挣不了几个钱。” 尼玛次吉由衷地说道,“我真的非常感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