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堆
墨竹工卡县所属甲玛乡是藏王松赞干布和阿沛·阿旺晋美的出生地,这里山水多姿,文明久远。墨竹工卡乡的旺堆从一个在马背上、牛背上和自行车轱辘的辙痕中摸爬滚打、尝尽生计艰辛的小商贩,成为一个在市场经济波涛巨浪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经营能手;他从一个需要被帮扶的成为一个帮扶别人的致富典型;他曾为了生计入寺当了僧人,又为了创业走进市场,还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全国劳模。
辍学出家的小喇嘛
旺堆,1961年出生在甲玛乡孜孜荣村的一户贫民家庭,家有8口人,他是老大,尽管贫穷,但是他读书的愿望极为强烈,也因此极为珍惜。他从8岁开始上学,后来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家中人口越来越多,唯有母亲一个劳动力,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着父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他经常穿着破旧有洞的衣服和胶鞋,赶着家中仅有的5只山羊和10头黄牛,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成人生活模式。后来由于家庭实在贫寒,每日茶中根本就没有酥油,家庭收入仅靠山羊挤奶维持,父母无力扶养兄弟姐妹六人,只好将他送给舅舅抚养。他种过庄稼,外出打过工,无论有多苦,他都能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感受到自食其力的自豪,悟出了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聪慧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咯守着这一感悟。也正是他这种精神,1979年当选为本村小组组长。
他舅舅是旧西藏甘丹寺僧人,西藏和平解放后,依然在甘丹寺。旺堆在农闲时经常前往甘丹寺照顾体弱多病的舅舅,在照顾舅舅的同时也为寺庙打一些零工,正如旺堆自己说的“我在寺庙打零工,寺庙虽然没有给我任何报酬,只是给我一点酥油和糌粑,但比我在农村的生活要好得多多了”,“寺庙生活可以解决我的温饱,而家里无酥油,只有很淡的清茶,并且还经常挨饿,我在寺庙随便都能吃饱”。在这种情况下他照顾舅舅三年后,也为了维持生计,他走进寺庙,当了一名喇嘛。1996年成为甘丹寺民管会委员,负责寺庙后勤保障和以寺养寺工作。他在职期间,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在拉萨设立了甘丹寺驻拉萨办事处,负责甘丹寺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寺庙的各项保障,得到了广大僧人和管委会成员的高度评价。由于旺堆经常接触寺外的一些经营,觉得党的富民政策这么好,为什么自己就不能闯出一条经商致富的路呢,而老是把自己捆绑在寺庙呢?于是,1992年离开了寺庙,走上了个体经营、艰难创业之路。
旺堆资助的墨竹工卡县贫困大学生。
旺堆资助的工布江达县贫困大学生。
个体经营之路
1992年他离开寺庙后,就承包了一辆东风车搞运输,并到处借款购买了一辆旧客车跑客运。由于当时运输、客运经营者少,加上他的精明能干,善于把握市场信息,因此不到三年不仅还清了借款,而且还有了一定的周转金。在取得有效经营的基础上,他没有安于现状,1995年他又贷款1万元,经营拉萨至墨竹工卡县、山南、日喀则的客运生意,主要是为朝佛群众服务。在当时路况极其不好的情况下,经过几年的客运生意,精明能干能吃苦的旺堆,很快就尝到了经营客运生意的甜头,现在他自己回忆这段历史时,情不自禁地露出喜悦的笑容,并重复说到:“如果没有那段艰难的岁月,没有每月近千元的收入,也就没有我的现在。”从1998年开始他又开始做百货销售。他利用自己货运条件的优势,降低商品成本,做大“面包”,薄利多销,很快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截止2010年底,跟随他做百货商品批零经营人员已达到52人。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为企业出谋划策,凡在批零部工作满5年的员工,旺堆掏钱组织他们去青海、山西、甘肃等地参观学习,目前已经组织三批21人次。他作为一名个体经商户,自开办批零商店以来,从不购销任何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经济追求最大利润的环境中,树立起了独特的“诚信”品牌。目前资产规模已突破1200余万元,向国家上缴利税100余万元。同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和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商品批零连锁店已发展到7家。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他明确市场导向,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并针对墨竹工卡县旅游市场需求,于2006年10月,在墨竹工卡县投资700余万元建起了面积达361.3平方米的旅游宾馆并投人使用,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和领域。
旺堆为困难户发放物资。
128万元为群众办事
旺堆是一个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人。经营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童年的岁月,没有忘记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他时刻心系群众,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致富不忘本”的口碑。在每年大小节日期间,他经常走访慰问贫困户及学校教职工,及时地了解他们身边存在的困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致富观念。他经常问自己,虽然自己有了钱,但是自己没有文化,钱再多的话也行不通,主要是要有文化,到那里都有用都可以带走,而钱是别人可以偷走的,文化知识无论怎样也拿不走。目前社会人才多,自己文化少得很,自己曾两次到内地,就吃了没有文化的大亏。如自己有一年到内地办事时去饭店吃饭,那些有文化的人可以拿着饭店的菜谱随意点菜,点自己想吃的,而自己不识字,只能去厨房看到菜后能让厨师做,还不能吃到自己想要吃的东西。因此,他把资助和捐赠的主要方向投向教育系统。2005年,旺堆在全国劳模获得的奖金10000元的基础上再拿出2.5万余元为墨竹工卡县中学的174名教职工和52名贫困学生捐赠了价值2.8万元的毛毯,还向甲玛乡完全小学的51名教师和学生赠送了价值7000余元的毛毯,以表达他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从1998年至今,他先后为墨竹工卡县、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和拉萨市城关区等地的农牧民困难户、城市困难居民、学校学生、企业困难职工等,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到128万余元。自2006年实施的安居工程项目以来,旺堆为扎西岗乡的4户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同时还向甲玛、日多、门巴、唐加乡贫困户提供了价值2万元、7140元、7940元和3000元的建房所需木材,先后累计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1万余户3万余人次,改善了困难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困难群众的高度赞扬。同时还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3万元和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万元。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他负担墨竹工卡县及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26名大学生四年的学费。在旺堆的关心支持下,今年已有1名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按时毕业。仅2010年中就为墨竹工卡县和林芝县9名大学生资助学费79300元。受旺堆资助的大学生西藏民族学院的扎西在给他的来信中谈到:“您的资助不仅给我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更给予我一种说不出的勇气,它让我看到了您对我们农村学子的关怀和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您的爱心行动中得到了弘扬。走好未来的路是我们的勇气和自信的见证,我会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绚丽灿烂的明天!请您相信,今受到过您资助的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一定把这份爱变成将来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和旺堆的合影。
他在帮助个体困难户排忧解难的同时,还积极关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向甲玛卫生院和门巴乡巴热卡村捐助资金,帮助卫生院改善医疗条件,帮助巴热卡村兴办经济实体。
从还俗僧人到全国劳模
每当别人问起他的昨天与今天,他时常说:“我虽然出身在贫苦的家庭,但是我赶上了好时代,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改革开放,我就会永远过着贫穷的日子”。
一提起甲玛乡的旺堆,在墨竹工卡县乃至工布江达县没有一个不认识,没有一个不熟悉,没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的。他的精明与能干令很多同行汗颜,他的善良与纯朴令更多的人钦佩。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人民群众、党和政府对他的褒奖更是弥足珍贵。旺堆先后在自治区、市、县级、林芝地区获得多次荣誉奖励。1998和1999年度被墨竹工卡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十佳致富能手”和“扶贫致富带头人”;2000年度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01年度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评为“八七”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度墨竹工卡县工会成立个体工商联合会并当选举为主席;2002年度被林芝地委、行署评为林芝地区工商业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4年度被政协工布江达县委员会评为帮扶先进个人;2004年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5年墨竹工卡县工会详细了解了旺堆的先进事迹后,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得到了充分认可,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旺堆为学校捐赠物资。
2005年4月28日他去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当胡锦涛总书记和原农业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亲自接见时,他就像做梦一样,心里实在高兴得难以入睡。他说,我是墨竹工卡县第一个全国劳模,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只是自己发财了,内心时时刻刻想着邓小平的话,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别人看到了,推荐我,我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在今后的创业中,要继续好好干,如果不好好干,别人那么相信我,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耀,我怎么对得起他们。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