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堆龙河畔的女队长——记“中国梦·最佳爱岗敬业模范”卓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间略显简陋的屋子里,挂着毛泽东的诗作《卜算子·咏梅》。这是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堆龙德庆县桑木村工作队(拉萨市文化局派驻)的办公室。
每天看着这首诗作,拉萨市文化局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卓嘎就会燃起激情。去年10月,卓嘎主动申请到桑木村驻村,任工作队队长。
桑木村地处拉萨市郊,坐落于美丽的堆龙河畔。古朴的藏式农舍、悠闲自在的农牧民,构成了一幅自然恬静的农区风光。在驻村近一年的时间里,卓嘎和队员们却无暇享受田园之美。
卓嘎虽已年近不惑,但有着和年轻人一样的冲劲。作为拉萨市文化局干部,她在驻村之前一直从事的是文化工作和机关事务性工作,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这还是第一次。
桑木村经济基础好,村民思想活跃、观念开放,也同时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批工作队队长是个女同志,还是搞文艺的,能有多大能耐?多数村民看起了热闹。群众认的是实惠,在这样的村里如何开展驻村工作?这成为没有多少群众工作经验的卓嘎不得不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深入了解了桑木村的情况后,卓嘎认为,驻村工作打开局面,要先从自己和队员们擅长的文艺工作入手。她想把桑木村特产藏年花搬上舞台,从文化入手,通过宣传藏年花,促进桑木村经济文化同步协调发展。
桑木村原来有一个村级文艺队,由于近年来大家都忙着抓经济,明显被冷落了,剩下的队员也懒懒散散。卓嘎把文艺队又重新组织了起来,打造了歌舞《幸福的洛萨美朵》。
2013年藏历新年,这个节目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全区也产生了轰动效应。
一个村级文艺队能上藏历新年的曲艺晚会,这是桑木村人想也没有想过的事。但用一支由农民组成的业余演出队伍,用短短几个月时间打造一支精品节目,卓嘎和她所带领的工作队员们也付出了艰辛。从选谱到填词,从设计每个舞蹈动作到揣摩整体造型,那段时间,卓嘎和队员们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由于水土不服,她和队员们都闹起了肚子。跳舞是很耗费体力的事,但她和队员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卓嘎甚至还动用了自己在文艺圈的“关系”,请来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土登老人为这些普通农民作指导。节目最终通过了选拔,但在录制的时候又出了状况。虽说文艺队的演员大都是年轻人,但他们都没有上过正规舞台。当灯光一打、音乐响起,大家全呆了。卓嘎一方面向导演保证不再出状况,一方面又给大家鼓劲,让大家不要紧张。最终,演出非常成功。
桑木村和《幸福的洛萨美朵》出名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也打开了局面。藏历新年后,卓嘎带领工作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活动。全区1000套数字农家书屋试点落户桑木村;举行首届村级艺术团专业培训;桑木村文艺队参加全市民间艺术团首届文艺会演并获得优秀奖;文艺队演员入选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等等。如今,一些认为驻村工作队只是来跳跳舞、唱唱歌的村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了。
不仅仅是文艺惠民,卓嘎和她的队员们也同时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了许多惠民实事。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一年,在即将结束驻村工作的时候,回想一年来的日日夜夜,一切艰辛化作自豪。也许曾为得不到村民的支持与理解而苦恼过,也许也曾为受伤的老母亲无人照料而伤心过,但都过去了。
办公室里,卓嘎再次抬起头,把那张已显陈旧的字画上的诗句读出了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