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藏族老师,1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土乡大地上,用一腔炙热的情和满心的爱坚守在教育战线上。虽然他的名字后缀了很多诸如县级“三育人”优秀教师,海东地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海东好人”等荣誉,但他最为自豪,也让众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作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给与学生的那份关爱和深情。
现年四十多岁的钱哇玛尚于1995年毕业于青海省乐都师范学校后,被分配到互助县松多藏族乡中心小学任教,松多藏族乡是省定贫困乡,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贫困落后。花园小学是松多乡的一个教学点,这所藏在深山沟里的一人一校制学校承担着附近5个自然村的教学工作。2001年钱哇玛尚老师主动要求调到一师一校的花园教学点,一个人撑起了一所学校,教的都是留守儿童,教室里参差不齐、样式各异、颜色不同的桌椅以及大小不同两块黑板成了这个教室的特色,是全县条件最差的学校,而他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
每天早晨8时30分起,他连轴转地给3个年级的孩子们讲课。中午给不能回家的光啃干馍馍的学生们煮稀饭,米自然是钱哇玛尚老师自家带来的,而他从未向学生收取一分钱的费用。操心学生们吃完午饭后,他又站在了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起了下午的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钱哇玛尚老师开足开齐了低年级所有应开的课程。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少先队活动,样样不少。大部分的科目他都能教好,但音乐课比较难教。由于钱哇玛尚老师不会唱歌,他“五音不全”,却让孩子们学会唱歌,教学点的工作要求老师有能力胜任三个年级所有科目的教学,钱哇玛尚虽然是师范毕业,对小学所有科目的教材教法都有过学习,但音乐是钱哇玛尚老师力不从心的教学科目。他很清楚,如果他放弃,就会导致整所学校没有歌声。所以自己购买录音机、磁带,和孩子一同学习唱歌。
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加倍努力下,花园教学点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每次调研考试,在松多藏族乡的同年级学生中名列前茅。每学期开学初,他翻山越岭,走门串户,发动学生入学,花园教学点没有一名失学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