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他与西藏班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10年来,他被西藏的孩子誉为:诲人不倦的“尼玛”、无私奉献的“根啦”、咕嘟节中的“爸啦”。
诲人不倦的“尼玛”(太阳)
2002年8月,有一批特殊的客人,从雪域高原拉萨来到江西省安义中学。
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来到千里之外求学,无论是生活习惯上,还是意志上,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压力和考验。
当时学校36岁的教师龚家锐,凭着一腔热血毅然担任了学校西藏班班主任这一特殊使命。
龚家锐很快发现,这些孩子自尊心普遍较强,心理比较脆弱,且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西藏班学生次旦罗布刚到安义中学不久,就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写道:“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我很不习惯。”龚家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他谈心,为他购买学习用品,还托人从拉萨捎来藏民的一些生活用品,为次旦罗布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请来次旦罗布原初中就读学校的老师帮助疏导;为他建立“亲情热线”——每周定期让他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来自多方的爱,慢慢地使次旦罗布习惯了在安义中学的生活。
龚家锐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西藏班学生亲切地称他为“尼玛”。
无私奉献的“根啦”(老师)
藏族学生的语言障碍,以及与内地学生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日常教学的最大障碍。为此,龚家锐每天与西藏生在一起,学习藏语,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研究他们的思维习惯。
他以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风格,结合西藏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同其他任课老师一道确立了:排除急功近利思想,侧重基本能力训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推进文化交融的教学目标;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节课,谈好每一次话,做好每一次演讲,批好每一次作业,从一个一个字开始,让学生最终顺利地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教学策略。
“他是一个卖掉了家的人!”妻子总是这样抱怨。“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说到这里,龚家锐一脸愧疚。10年来,他总是割舍节假日和家人的团聚时光与他的西藏孩子在一起:利用业余时间给西藏生辅导功课;陪他们参加社会实践……
因为,他有一个心愿:用自己的慧眼、聪耳、匠心,去关爱、去帮助每一个西藏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允许在班上出“次品”。
咕嘟节中的“爸啦”(父亲)
每逢传统节日端午、中秋、新年,龚家锐总是精心安排和西藏生一起度过,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他还经常邀请西藏生到家里过年,为他们煮汤圆、包饺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龚家锐知道每逢藏历新年是西藏学生最想家的时候。因此,每年的藏历腊月二十九,龚家锐总会把他的学生请到自己家里,准备牛肉、羊肉、花生、葡萄干等,和他们一起动手做咕嘟饭。每当藏历新年来临,龚家锐总会比平时起得更早,陪同校领导给他的学生拜年。一声声深情的“扎西德勒”,学生们仿佛找回了“家”的感觉。
寒暑假,西藏生几乎不回家。龚家锐还是会每天都到学校探望,科学安排他们的假期生活,有计划地带着他们到兄弟学校交流,到各地参观。
学生尼玛扎桑在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遇到了您。老师啊老师,您的生命是一团火,您的生活是一曲歌,您的事业是一首诗!我永远爱您!”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