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人物特写

周顺波:拉孜,永远是我的家

王多 王杰    发布时间: 2011-09-14 16:18: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中国西藏新闻网

  第一次见到周顺波,他正在带着上海媒体团的记者们参观走访藏刀加工户。周顺波每到一处都侃侃而谈,看得出他对拉孜藏刀的生产、工艺、流程、品牌推广,颇有一番心得。上海记者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拉孜县委副书记、上海援藏干部周信伟对记者说:“我们的周镇长是一名汉族干部,在西藏已经呆了15年了,娶的是藏族姑娘,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话。”

  长期在藏工作的汉族干部,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们对雪域高原的那份坚守与执着,动力是什么呢?于是便有了采访周顺波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看长期在藏汉族干部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1996年,周顺波从黑龙江省哈尔滨粮食学校文秘专业毕业,带着对西藏那片遥远而神奇土地向往,说服了家人,追随同班同学次仁卓嘎、后来他的妻子,来到后藏日喀则拉孜县。

  到了拉孜后,周顺波首先想到,他必须要融入到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在这个问题上,他非常淡然,“其实我刚到拉孜的时候,确实人生地不熟,再说这里是民族地区。但坦白说,我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基本上没感觉怎么费劲。”

  或许是性格上的原因吧。周顺波自己认为,东北人的性格豪爽、待人热情,这一点和藏民族的性格类似。和妻子一家的相处非常融洽,“他们对我这个外来的女婿不错,尊重女儿的选择。这一点让我对藏族文化的包容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接下来,周顺波面临着职业和人生的选择。“当时我决定来到西藏,就想扎根在这里,做点事情。于是跑到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向组织部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愿望。我只有一句话,就是想扎根西藏,支援边疆。”

  从1998年1月调任拉孜县委组织部工作至今,周顺波先后在组织部、江河办、商务局等单位工作。2010年底调任拉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从周顺波履职经历来看,他的主要专长是项目建设、产业规划与商业开发。一句话,搞经济。2000年,在江河办,他参与规划设计了拉孜县第一个混凝土灌溉渠道——锡钦干渠。在任县商务局副局长期间,他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在县城建立了一个标准化菜市场。二是争取筹办了一个藏毯加工生产车间。作为世界三大名毯之一的藏毯,周顺波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把藏毯产业做大做强。三是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帮助百姓增收。这其中包括曲玛乡藏鞋专业合作社、芒普乡页岩专业合作社、谢玛氆氇专业合作社以及曲下镇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等。

  2010年10月,周顺波任职拉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在上任最初的1个月,他调研的足迹遍及全镇10个行政村。15年的拉孜工作经验,使他的镇长工作轻车熟路,胸有成竹。经过总结和分析,他向镇党委和全镇干部群众,提出了1、2、3战略规划。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建设52个项目,让拉孜镇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生更大的变化。

  “1”是壮大一项民族手工产业。经过充分论证研究,拉孜镇确定了把谢玛氆氇作为民族手工业振兴的第一抓手。“2”是发展两大特色产业。一个是拉孜藏刀。拉孜藏刀虽然名声在外,但目前为止由于未注册商标,影响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要做的就是向自治区和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另一个是石材加工。周顺波说,拉孜拉龙村附近有座石山,山上的石材质地非常好,储量极大,完全可以成为建筑市场的石源供给地。而且还能增加拉龙村村民的收入。“3”是建设三大农牧业基地。第一是蔬菜瓜果基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五十座大棚,一座大棚经营管理得力,收入可达1至2万元,对农牧民吸引力很大。第二是建设一个马铃薯种植基地。目前选址在夏扎村,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保证农牧民收益。第三是建设一个人工种草养牛(羊)基地。现在初步定在措布村。因为这个村的辖地草场资源丰厚,基础较好。

  “这么多年的工作,真的让我对西藏有了很深的感情,拉孜永远是我的家。”周顺波说:“不瞒你说,我身边的朋友多是藏族同志,和他们在一直工作很开心,很舒服。他们非常认可我,喜欢和我交往,把我当真心的朋友。”

(责编:南卡)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