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雪域江南的福建印记——福建省援藏工作结硕果

麦正伟    发布时间: 2014-11-18 15:03:00    来源:西藏日报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林芝地区,却是翻天覆地的20年——

  一座座日夜轰鸣的电站,一座座美丽的山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一座座优美的公园,一条条宽敞的街道,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和医院,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和一个个生态旅游景区景点……无不留着福建的印记和一批批援藏干部艰辛与付出、努力与奉献。

  援藏20年,福建省先后选派了7批共299名援藏干部到林芝地区工作。自第一批援藏工作队开展工作开始,援藏工作队就以改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地区基本行政服务功能和保障基本民生为主要任务,集中8亿多元援藏资金投入地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主要完成了南伊水电站、八一防洪堤、福建大道、厦门广场、福建公园、地区图书馆、工布江达县泉州大桥等项目,不仅使八一镇的城区面积由1995年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了11平方公里,而且还有力助推了林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林芝地区实现生产总值81.83亿元、财政收入6.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8亿元、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8612元,分别是1994年的33倍、26倍、55倍、21倍和8倍。各级各类学校由1995年的10所增加到现在的74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4%;医疗卫生机构由1995年的1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80家,每千人病床数达到4.1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3人。

  林芝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福建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李海波告诉记者,福建省历批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把大部分援藏资金投入到农牧区,把近三分之二的援藏项目建在对口支援的县和农场一线。通过实施近百个小康示范村、上千户农房改造和“十村五项”建设,投入资金上亿元,对地处高海拔偏僻地带、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朗县拉多乡扎村、昌巴村,米林县扎西绕登乡彩门村,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米瑞村进行了整村搬迁重建;

  对生产生活设施欠缺的数十个村进行配套建设,为农牧民建起一排排崭新的错落有致的农房,极大改善了村道、小广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广播、饮用水、沼气等配套设施,改善了农牧民的卫生医疗和饮用水、用电用气状况,不仅成功打造了全区“安居工程”上水平的亮点,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

  近几年来,福建省援藏工作队立足林芝地区发展实际,把援建工作重点逐步从“输血”向“造血”转移,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紧紧围绕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高原农牧、水电能源、藏医藏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增强林芝地区的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集中力量对八一镇原来脏乱差最严重的片区进行旧城改造,先后新建了“工布印象”一期、二期商业街区,营造了一条条商业步行街和沿河休闲带,以一片片藏式庭院式商业楼集聚了商流、物流、人流,成为目前八一镇最繁华、最具民族特色的商业片区;提出了以培育旅游主导产业为援藏工作主线,把旅游产业打造成能够支撑林芝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重点实施了旅游产业“十个一”工程,即:做大一县(农场)一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一个旅游商业服务中心——工布映象二期改造建设;创办一批特色家庭旅馆,增加农牧民收入;开发一个生态旅游景区——比日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申报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藏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培训一支旅游骨干队伍,提升林芝酒店管理和导游队伍水平;打造一台特色晚会——林芝地区民族特色歌舞晚会;开拓一个游客市场——闽台游客市场,发挥闽台交流的优势,吸引闽台游客进藏旅游;开通一条直飞航线——厦门(福州)至林芝的航线;拍摄一部林芝旅游风光宣传片。

  随着林芝地区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人才、技术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阻碍林芝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林芝地区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福建援藏队有意识地将援建工作从硬件设施向专业技术、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建设上延伸。据初步估算,20年来,福建省援藏工作队引进福建专业技术人才约300余人来林芝开展短期援藏,举办了约350批次、5万余人次业务交流培训,安排2570多人次参加专业培训、跟班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使林芝地区人才紧缺瓶颈得到了有效缓解。

  原标题:雪域江南的福建印记——福建省援藏工作结硕果

(责编:丛振彬)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