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是山东对口援藏的地区,杨杰前后去了6次,18个县市去了16个,有些县市多次跑过,甚至一些不通公路的乡镇、村庄都去了。不过他下乡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考察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城北郊山体滑坡时,要爬40度的山坡1000多米、70度的山坡上百米,呼呼地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心脏“怦怦”地似要跳了出来,直到攀上了5300多米的山顶,也切实体验了一次高原反应、体力透支的痛苦。
说起自己的这些经历,杨杰自豪地感叹:“‘最是下乡艰与苦,难得一生感慨多’。艰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艰苦是对人最好的历练,好儿男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艰苦拉近了我和西藏老百姓的身体和感情距离。”
“一年挂职行,毕生雪域情”
杨杰说援藏这一年多,总结了几句话:“独上高原,踏遍天涯路”;“衣带渐宽瘦铮骨,激情涌荡男儿胸”;“何必问我身何处,灯火阑珊,伏案读书幽兰如故”。这既是他在藏期间感情和业余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心态的真实流露。
“对于我这样一个建筑土木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西藏给我提供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平台。”杨杰说,援藏挂职就想着立足于本职工作,发挥工程管理专业优势,踏踏实实地为西藏做点事情,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完成自己的梦想。
从今年年初,杨杰就全面负责推进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课题研究工作,他收集了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的资料,赴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市进行了相关调研,系统研究了自治区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结构优化、农牧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等内容。
杨杰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和切入点,今年上半年,他根据全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以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为重点,主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已征求多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准备提交自治区人大、政府、人大法制办进入立法程序。
为了更好地利用西藏的太阳能资源,杨杰积极谋划西藏自治区太阳能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希望可以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利用好大自然赐予雪域高原最宝贵的礼物——太阳能。此外,杨杰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服务西藏的长效机制。借单位领导进藏指导工作的契机,搭建了与西藏住建厅的沟通桥梁、明确了在项目合作、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他还参与、协调与西藏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沟通,落实了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5个项目。
采访结束,杨杰用一段话总结了这一年的援藏生活:“通过援藏,我体验了高原反应、品尝了艰辛;行了万里路,领略了大美西藏;发挥了专业特长,创新了住建工作。对我来说,这是锻炼、磨练、苦练人生的最好机会,是对自己生命和灵魂一次最好的洗礼。”杨杰说,“一年挂职行,毕生雪域情”,援藏一年,是一次人生价值感知的盛宴,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责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