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心西藏 全国支援西藏

首页 > 援藏 > 援藏动态

援藏怀想

秦立    发布时间: 2013-12-23 08:30:00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原标题 援藏怀想

  多年来,陕西省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青干部远赴千里,开展干部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每每看到新闻媒体对援藏干部不畏艰辛,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报道,都不禁让我回想起2001年响应组织号召,赴阿里地区噶尔县援藏工作的一些亲身经历,激动之余拾起笔,记下了一点零星的回忆。

  戈壁滩上建设草籽良种繁育基地

  噶尔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2000年牧草地面积约1900万亩,畜牧业是噶尔县群众最主要的生活和收入来源。2002年5月份,地区和县上决定建设1000亩的披碱草草籽良种繁育试验基地,以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在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2℃、气候干燥、地表严重缺水、常年风沙侵蚀的戈壁滩上尝试高原种草,在当地还没有先例。项目位址选在噶尔县加木村附近地势低洼的一块戈壁滩上,地区和县上安排我作项目工地负责人,任务是清理地表上遍地都是的砾石,从附近的山坡上拉入生土,进行土壤改良后,铺上30公分左右厚的土,间隔3米打上一个土墚,逐畦播进草种,再从距离3公里的加木河修渠引水,进行灌溉。由于当地年植物生长期不足4个月,项目必须在40天内完工。接到任务后,在工期短、任务重、劳力少、仅有小型四轮拖拉机和简单劳动工具的情况下,自己白天和县上抽调的干部职工、加木村农牧民群众以及被看管的劳改人员一起参加劳动,晚上还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工期要求,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做好生产调度,硬是靠人力按时完成了任务。

  灾情就是命令,灭蝗刻不容缓

  2003年8月份,噶尔县昆莎乡暴发了历史罕见的蝗灾,致使23.6万亩牧场受灾,蝗灾区500亩青稞全部损毁,5.5万头牲畜冬季无处放牧。灾情就是命令。按照县上的安排,自己带领县政法、财贸灭蝗分队40余人,驻扎灾情最为严重的昆莎乡索麦村三组,在草地上搭帐篷、住地铺,昼夜温差超过20℃。每天既要耐心向牧民群众做好开展药物灭蝗的思想工作,指导灭蝗人员进行药物配制,还要背负30多斤重的喷雾器徒步往返20多公里,在草场喷洒农药。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愈加强烈,经常流鼻血、心慌气短、头痛加重,更严重的是后来还患上了当地可怕的感冒发烧。就是这种情况下,在十几天的灭蝗时间里,自己始终坚持和大家在一起,灭蝗2400多亩,把牧民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