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极乐村”的笑声
旺扎(左)和大女婿在新居前打理花草。温凯 刘玉璟 摄
金秋10月的阳光染黄了噶尔县典角(藏语意为“极乐”)村旁的草原,湛蓝的狮泉河水流淌其间,绕过村里整齐划一的新房后,哼着小曲,向着邻邦印度的方向一路西行。
记者走进典角村时,皮肤黝黑的村民旺扎,正站在门前红柳树的绿荫里,忙活着维修自家的翻斗车。典角边境示范村竣工一年多了,他不仅适应了住在两层新居里的新生活,更借着阿里地区边境一线的跨越式发展,迅速地充实着自己的腰包,改善着家人的生活。
旺扎的家是如今西藏边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上下两层新居总面积达到了100平方米,24小时通水通电,电视、冰箱、茶几、卡垫等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地上铺的光洁的瓷砖甚至可以映照出每一位来客的身影。
“典角村过去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原,群众都是从噶尔县其他地方搬迁过来的。”旺扎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乐呵呵地介绍起典角的历史来,“最开始我跟着父母住帐篷,然后住土坯房,后来又住砖木结构的安居房,现在,终于住进了报纸上常说的‘小洋房’。”
53岁的旺扎说自己是幸运的,亲眼见证了祖国西部边陲这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为了改善边境一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1年,阿里地区筹集资金4200万元,启动了典角边境示范村工程。示范村建设突出民族特色、生态保护、民生为本和产业发展,包括居住区、养殖区、人工种草区和蔬菜大棚区四大部分。去年10月,投资2200万元的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旺扎和典角村一组的22户91名村民顺利入住。
旺扎是村里的优秀无职党员和农业科技特派员,一身上下都是本事。他能帮群众修理车辆,自己又会开车跑运输,还负责起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帮助解决的3亩多温室大棚的种植任务,为村里群众改善饮食结构——光是靠着这几项,每年的收入就有好几万。现在,他又在宽敞的院子里盖起了一间茶馆,每天的生意都很红火。
如今,旺扎最大的一项业余爱好便是看报纸。3年前,村里有了《人民日报》和《西藏日报》藏文版,他便随时到“牧家书屋”去翻一翻,一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二来从中发现不少科技致富的信息。
“我的不少知识和技术都是从报纸上学来的,有时候忘了又找来看一遍。”旺扎笑着说。
旺扎的小女儿在北京西藏中学上学,放假回来常常讲起外面精彩的世界,让旺扎很是憧憬和向往。生活无忧的他,就等着女儿考上大学后,带上老伴去一趟北京,看看报纸上讲的伟大祖国的首都。
临行时,旺扎微笑着站在院子里向我们挥手作别,身旁满目的鲜花竞相绽放,映衬着他灿烂的笑容。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