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幸福足迹
 
[拉萨河纪行]塔巴村:泥土·陶器·陶瓷厂
时间: 2013-09-16      马晓艳 米玛 阿孜古丽 沈安永 陈静 向代文      来源: 西藏日报

  原标题:[拉萨河纪行]泥土·陶器·陶瓷厂

坚才老人在制作陶瓷。
坚才老人在制作陶瓷。唐斌 摄

  村落特点:

  塔巴村是个农业村,308国道从中穿过,将村庄分割成两部分,南侧背倚青山隐隐,北侧连接沃野青青,更远处有墨竹马曲奔腾而过。村里大多数人家聚居在北侧谷地,只有几户住在南侧高处山风吹过的坡上,那里宽敞平坦通风,是烧陶的最佳地点。村边公路两侧有大堆的红色陶土,是烧陶留下来的遗迹。

  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陶制器皿是不可或缺的物件之一。说起陶器,就不得不说在西藏颇负盛名的塔巴陶器。此次,我们《拉萨河纪行》采访组记者专程来到塔巴村,探访塔巴陶瓷制作技艺。

  制作塔巴陶瓷最为人称道的是塔巴村巴热组,其名由来也与陶瓷制作技艺发明人有关。当地人传说,一千多年前,在巴热组对面的帕嘎曲巴山的曲念卓嘎修行洞里,有一位叫益西多吉的修行者,他偶然间把泥巴扣在自己的膝盖上做成了碗状,又模仿牛鼻子上的环做成碗的把手,由此发明了陶瓷制作技艺。他修行期间,经常散发“多玛”给周边的村民吃。有一天,“多玛”用完了,而一个孩子没有吃到“多玛”,就用“古朵”(投石器)把修行者赶走了。修行者认为这个村里的孩子像羊一样调皮,而母亲像牛一样温柔,于是给村子取名为“巴热”,藏语中“巴”是牛的意思,“热”是羊的意思。

  73岁的制陶老技工坚才的叙述散乱断断续续,我们却可以从中一窥塔巴陶瓷制作技艺的发源。而今,这一技艺传承千年,烧制出来的陶瓷器具成为西藏陶器中的上品。

  据说坚才是目前村子里手艺最好的技工,我们本来以为他是家传手艺,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可他自己却说是20岁时才开始向同村的次朗旺堆学技的。算一下,1959年前后西藏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与坚才学技有何联系?

  原来,在旧西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制作陶器的。为什么呢?所谓“苛政猛于虎”,那个时候制陶是要缴税的。坚才记得,那时巴热组的陶匠每年都要分别给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甘丹寺等各大寺庙上缴18个品种、每种2件的陶器,这是为陶匠制作陶器而定的税收。一户人家有一人从事制陶,便要上缴一份税,如果有两个陶匠就要缴两份税,所以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做陶匠,巴热组就只有五六户做陶的人家。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