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拉萨河纪行]医圣故里寻遗迹
“十六罗汉”山下的邱桑村。 程朱荣 摄
村落特点:
堆龙德庆县德庆乡邱桑村,地处拉萨河支流——堆龙曲南岸河谷地带,属半农半牧村。靠近109国道的便利交通、蜚声区内的邱桑温泉以及附近门堆村的铁矿,都为邱桑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邱桑村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村民生活富裕、安康。
邱桑,意为“好水”,因这里一驰名千年的温泉而得名。
相传公元14世纪左右,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从青海塔尔寺到拉萨朝佛途中,不慎脚底被竹片刺伤而靠拐杖艰难行走至邱桑温泉时,无意间瞧见一只断肢的乌鸦在泡温泉水的情景,便想到能否通过泡温泉把自己的伤治好,于是就地休息数日,在温泉中沐浴后果然使脚底的伤得到痊愈。后人把它视如大师的甘露,于是把这个泉水命名为“邱桑”(好水),邱桑村亦因此而得名。今天我们在邱桑温泉还能看到当时宗喀巴大师痊愈后甩拐杖的痕迹和他沐浴时诵度母经后天然出现的二十一度母像等神奇的景观。
然而邱桑村之盛名远播,还得益于西藏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西藏藏医药学的奠基人、《四部医典》的著作者——玉妥·云登贡布。邱桑村,便是玉妥·云登贡布的诞生地,因此邱桑村又被称为“玉妥故里”,现邱桑村一组所在地(相传玉妥·云登贡布的诞生地)便名为“宇(玉)妥岗”。
据史书记载,玉妥·云登贡布公元708年(藏历土猴年猴月15日)诞生于邱桑的一个藏医世家,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到青少年时代,玉妥·云登贡布在医药学方面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和很深的研究,且颇具名望。自25岁起,为了更广泛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西藏本土医学为主的医药知识,他舍弃优裕的生活环境,千里迢迢外出行医求学,先后遍游藏区各地和尼泊尔、印度等邻近国家,学习和吸收各地医学精华,并多次到祖国内地五台山等地考察、了解和学习汉地医学,从而积累和丰富了自身的医学知识。后为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御医。中年时,玉妥·云登贡布在整理西藏本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汉地、天竺等各医学之长,花费二十多年的心血,完成了藏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四部医典》,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除了继续著书立说之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医学教育方面,先后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藏医高层人才,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诫。特别是在贡布地区(现林芝米林县境内)创办藏医学校,广泛实施教学,并制定了相当于现在医学博士、硕士等的学位授予制度。在距今1200多年前,开创藏医高等教育与学位授予制度的先河,可谓人类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