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上去,改则县先遣乡扎布村党支部书记次杰家,与其他普通牧民家庭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样的安居房,该有的家具家电也都有,比起别人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差。
然而,凡是知道次杰经历的人,无不对他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表示由衷的钦佩。因为他是从没有一头牲畜、被列为“贫困户”的情况下,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一步一步打拼到现在的。在当年和平解放阿里的先遣连驻扎过的地方,次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先遣精神”。
“1996年以前,家里本来有400多头羊和牦牛,在村里还算条件不错的,结果那一年牲畜误食醉马草,全部死了。”次杰回忆说,“后来我拿出全部积蓄又买了100多头,谁知道,没过多久再次由于醉马草死得一个不剩,成了‘绝畜户’。”
对牧民来讲,牲畜是家庭最主要甚至是全部的经济来源。没有了牲畜,花光了积蓄,次杰一家人陷入了绝境。迫于无奈,他只有外出打工,从事辛苦的体力活维持家里的生计。
那几年,是次杰家最困难的一段岁月。妻子桑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整天以泪洗面,次杰每天从早干到黑,人瘦了整整一圈。饶是如此,家里的经济还是没有多大起色,每一分钱都要算着花。2002年,次杰家被当地政府列为“贫困户”,生活降至了最低谷。
然而这些并没有击垮次杰。他是听着先遣连的故事长大的,小时候外出玩耍,还曾经在草原上捡到过先遣连遗留下来的军衣和棉被。“先遣精神”打小在次杰的心中扎了根,发了芽,使他在面临生活的困难时,拥有着巨大的勇气与毅力。“先遣连的战士为了解放阿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吃这点苦又算什么。”他说。
那时,村里由于误食醉马草而死了牲畜、导致生活贫困的不止次杰一家。时任村委会主任的他,不仅没有坐等国家的救济,还主动把贫困户的各种补助转交给其他困难群众,决心不花国家一分钱,一定要通过自己健全的双手双脚,带领所有与他有相似经历的群众一道脱贫致富。
大环境也在帮着次杰,党的十六大以来,改则县和先遣乡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工程多了,市场经济也活跃了。次杰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哪里有活干就到哪里去,足迹踏遍了改则县所有乡镇。渐渐地,次杰的工钱越挣越多,在工地上开拖拉机一天可以挣到150元,也慢慢有了积蓄,又做起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意。
2009年,次杰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1年全家收入接近4万元。扎布村也在定点扶贫单位中国银行西藏分行的帮助下,注资27万元,成立起了由他担任法人代表的牧民施工队。
现在,次杰家里又有了170只羊和163头牦牛,昔日牛羊满圈的景象再度回到了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尽管目前醉马草的防治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国家给群众每一头牲畜都购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他再也不用担心出现过去牲畜一死、全家断粮的情况了。
次杰说,自己能够从挫折中走出来,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更离不开有一个好家庭的支持。在他外出挣钱的时候,妻子桑嘎一个人撑起了家里的大小事务,大女儿旦卓靠给别的家庭放羊贴补家用,懂事的小女儿格桑旦曲用功读书,考上了拉萨的那曲高中。
采访临近结束,次杰热情地邀请记者留下来吃饭:“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想吃什么有什么,别担心把我吃穷了!”欢笑声在次杰家里回荡。也许是记者的采访,勾起了一家人的回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现在生活的幸福。
生活总是充满了幸与不幸,区别只是每个人不同的态度,还有大时代是怎样的背景。在阳光遍洒的高原大地上,经历过风雨后的草原,总会绽放出最绚烂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