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从洛隆县出发,路不好走,沿途风景却很美,抵达边坝县边坝镇已是下午。县里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向三色湖方向奔驰而去,约一刻钟工夫,就到了普玉二村。
还未进村,就看见雪山脚下的一排排别墅。深秋时节,寒风渐起,草木萧瑟,未免有些荒凉,蓦然出现这样一幕,真有点海市蜃楼的感觉。说是别墅,一点也不为过,17座房子清一色现代设计、统一规划:两层楼,大开窗,上面还有一个洋气十足的大露台,墙壁也粉刷得雪白耀眼。
村民赤烈尼玛却别有心思,他花了8000元把露台改成了一个大客厅,以铝合金为框架,嵌上玻璃,采光极佳,里头还挂了两个大红灯笼,整个家一下子喜庆起来。
落座,话题从别墅说起。赤烈尼玛感慨万千,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的房子,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赤烈尼玛现在是村委会副主任,算得上一个能人。不过,时光倒回10年,他还是一个贫困户。再仔细审视,可以发现赤烈尼玛44年的人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借用他家附近的三色湖来说,这三个阶段也可以用黑、白、黄三种颜色来表征。
赤烈尼玛的前二十来年无疑是黑色的。他出生于贫寒家庭,打小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小学没上完就被迫辍学,帮助父母干活养家。25岁那年,他结婚了,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不要说新房,就是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他只好“倒插门”,住在媳妇家。赤烈尼玛回忆,寄人篱下的日子很不好过,媳妇一家有十几口人,也是挤在一个矮小的房子里,十分不方便。人多了,难免会磕磕碰碰,发生一些口角,别人也笑话他。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时期,他连头都抬不起。他暗自发誓,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窝”。
于是,赤烈尼玛开始创业,白手起家。他年轻,能吃苦,种地放牧之余,还学会了一门手艺。农闲间隙,他就外出给人家打造炉子、斧头、镰刀等生活用具。在那个年代,做手艺活比较来钱。夫妻俩省吃俭用,一分一块地存钱。1999年,他倾其所有建了一座土坯房子,虽然不大、低矮、黑暗,但是总归有了自己的家,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他从媳妇家搬了出来,自立门户。那一夜,他睡得格外踏实。
然而,没过多久,赤烈尼玛又有了新的目标。原来,三个小孩一天天大了,房子变得拥挤起来。人畜混住也很不卫生,尤其是夏天臭味弥漫,很不舒服。赤烈尼玛当过铁匠,出过远门,见过城里人住的漂亮房子。他想,什么时候能有那样的房子,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可是,村里自然条件不好,农牧业生产仅能勉强解决温饱,自己头上还戴着一顶贫困户的帽子。住城里人的房子,只能是一种奢想。
不想,事情突然有了转机,赤烈尼玛的人生进入了黄金期。2006年,西藏投入大量财力,启动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老百姓建房子,自治区有补贴,地区有配套,援藏也有资金。2008年,对口援助边坝县的中国电信集团有了一个宏大的规划——把普玉二村打造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个项目总投资550万元,全部由中国电信集团投资援建,平均到每一户,约有30万元。同时,中国电信集团还修建了村委会综合活动场所、村大门、广场、垃圾池、厕所、自来水等,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09年,项目建成,援藏干部把钥匙交到赤烈尼玛的手中时,他真怀疑是在梦中。赤烈尼玛的愿望实现了,他一分钱也没花,就住进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别墅。当然,好事还远不止这个。赤烈尼玛告诉我们,这些年惠民政策接连不断:退牧还草有补贴,耕地种粮有补贴,看山护林有补贴……这些补贴加在一起上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赤烈尼玛说,现在我们老百姓都享受免费医疗,去年媳妇患阑尾炎,到昌都地区治疗,报销了70%的住院费,减轻了很大负担。孩子上学的“三包”标准提高了很多,这一块的支出就相应少了。
环视赤烈尼玛家,随处可见“免费的午餐”:中国电信集团送来了电视机、电话机,每月还送39元电话费;驻村干部送来了燃气灶、液化气;有关部门帮助修建了沼气池,送来太阳能电板、节能灯管……
赤烈尼玛对此满怀感激,不过他说,自己是一名村干部,不能有依赖思想,成天躺在床上睡懒觉,光等着国家来照顾。他说,现在政策好,只要舍得力气,到处是挣钱的门道,自己家每年挖虫草、种土豆、搞牧业,也能有两三万元收入。听说从洛隆到边坝的路明年要改扩建、铺柏油,赤烈尼玛十分高兴。他憧憬说,路好了,来三色湖旅游的人肯定会多起来。房子这么宽,可以试着搞家庭旅馆。到时,收入就更多了,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