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周报    幸福足迹    百姓传奇    图说百姓生活    留言
   首页 > 百姓人家 > 百姓传奇
 
幸福高原:见证一座城市的崛起
时间: 2012-11-21      温凯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今年70岁的仁增旺久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历经了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也目睹了狮泉河畔的红柳荒滩成为今天一座城市的转变,用他的话说就是:这辈子没白活。

  仁增旺久出生于普兰县普兰镇西德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奴,靠给领主和寺庙支差为生。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家里吃的是带皮的劣质青稞,穿的是补了又补的破衣服、破鞋子,哪怕做错一丁点儿小事,都要被领主抽鞭子、打耳光,把头抵在领主的鞋子上磕头认错。

  “我当时还小,没被打过,但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经常被打了之后回来偷偷抹眼泪。”他说。

  1959年,民主改革的春风吹拂西藏,17岁的仁增旺久也投身其中,协助民改工作组开展翻译、传达等工作,并作为优秀青年代表被送往位于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今西藏民族学院)读书。1968年毕业后,他来到刚刚起步建设的狮泉河镇,参加集体农场工作,随后又在噶尔县扎西岗和昆莎乡担任基层干部,1976年返回县机关,1988年随噶尔县迁往狮泉河镇,1995年起担任噶尔县政府办主任,直至2000年退休。

  虽然老家在普兰,但仁增旺久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狮泉河镇,1988年开始便定居于此,可以说,他的大半个人生都与这座城市朝夕相伴。在自己从一个青春少年成为七旬老人的同时,也一点一滴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

  “1968年我来到狮泉河镇时,只有今天的北京南路这一条街,以及阿里分工委(今阿里地委前身)、邮局等五、六栋房子,不到10分钟就能走遍整个城区,常住人口仅有几百人。”仁增旺久说,“那时候大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逢年过节在分工委铁皮盖的礼堂里唱歌跳舞。”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