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太胖,不上相”。姚师傅笑着搔了搔头。
“我刚来西藏时,这条路还是土路呢,从街头走到街尾都没有一个茶馆坐下来歇歇脚。”姚师傅掐掉指缝里的烟,捋了捋下巴毛茸茸的胡渣自顾自对自己笑笑,“老烟枪了,戒不掉。”
姚师傅是河南安阳人,今年37岁,1988年初次赴藏,几来几去,几去几回,他花费在奔波于西藏与故里之间的时间亦远远要比他的轮胎驶过的车辙绵长。“我念的书少,有时候收了车坐在家里看电视上播一些茶叶广告或是旅游景点的宣传片,里面有些词我都有些听不大明白。”憨厚的中原汉子抿一抿嘴唇,腼腆地低下头,“要我说啥嘛,我是一个粗人,嘴笨。”
姚师傅初至高原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材市场做水泥工,不久后细心的他开始留意一些玻璃生意的门路。“那时候就想开个店子卖玻璃,在老家也是给亲戚的玻璃厂子做小工,没资本,没经验,没人脉,只有一点切割玻璃的手艺,就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吧。”就这样,来西藏的第三年,姚师傅从水泥工变成了一间小玻璃作坊铺子的老板。“那些年做生意比较活,也是人年轻,思维就宽敞些、亮堂些。后来再做别的小买卖,就觉得力不从心了。”男人说,两指间仍旧不忘弹一弹他那快燃到指甲盖的烟蒂。
来西藏的第五年,姚师傅遇见了一个来自湖北黄石的女孩,“她来我的店子里买了一块特别厚实的玻璃,站在店门口发愁怎么运回去,她说大哥你能不能帮我找个车运到东郊,我说,中。”男人替女孩将玻璃送回了家,第二年,男人将女孩娶回了家。聊到自己虽不惊天动地但二十年如一日温馨的爱情,不难从男人的眼眸里捕捉到一丝蜜糖发酵的气息。“老夫老妻的,没啥浪漫,无非就是一天三顿饭,洗完碗盯着娃写作业。”男人说,他讲话的姿态宛如大漠里滋养心田的雨水,荆棘在长路两旁生长,时光日复一日淡淡然地过去,心上若开满了花朵,一枝仙人掌就是春天。
安身立命后,男人将三十而立,几千米外的河南老家却突然传来80岁老父亲病故的消息,男人跪地痛哭,买好车票即日返回故里。高原至中原,秋冬交染的景色一路在深深浅浅地变迁,车窗外羌塘草原上晶莹的雪景全然挽留不住赤子的思量。“那是我第一次离开西藏,来了近十年时间,从没走出过这片高原,甚至是结婚的时候。我的老父亲,他将我养大成人,我却没有报答他多少。”男人低下头,再抬起下颚时,红着眼睛笑,他未预料到,初次阔别西藏竟是这样一程良久的旅途,仿佛夕阳沉入海平面前向着草原剧烈地跑来,如潜入海底的金鱼,离藏的渡船载着月光和雪山,从彼岸采撷下一朵啼血的杜鹃,别在牧女耳鬓的长发,他正在体会离藏而去的炎凉。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