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川:重造湿地鸟类天堂
向远湛 许娟   发布时间:2012-12-25 14:29:00   来源:西藏商报

  据现有资料初步统计,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4.1%,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我国湿地有31种占54%。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李建川副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为此成立了从事研究湿地鸟类的课题组,从2007年立项至今,他们的工作重心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五年的成果不过是一个数据

  被称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已经广为人知,这里湿润的气候和丰美的水草在高原上十分难得,每年引来大批野生鸟类,包括珍稀的黑颈鹤等鸥类、鹭类、鸭类、鹬类130多种鸟类。而这个数据,则是五年来,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李建川副研究员和他的同事们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开车绕拉鲁湿地一圈,需要很久,而若是要深入其中,徒步涉水,花费时间更是无法计算,李建川副研究员清晰地记得他的一位同事在穿越沼泽的过程中突然消失,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大汉在沼泽地里显得如此渺小。同样在外人眼里美丽无比的芦苇荡,在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眼里就很不招人待见,想想看,一头钻进一人多高的芦苇荡里不辨东西的场景吧,一迷路就可能是一天,更别说脚下时时刻刻得小心沼泽。而他们五年来的工作,最明显的一项成果不过就是统计出一个大家都能“百度”到的数据。

  风餐露宿的科研生活

  李建川他们的研究工作是千篇一律地定期巡视,带上望远镜、GPS、电子秤、测量仪等一堆仪器,去统计鸟类的种类、分布点、数量,然后做出分布图。最开始,他们的工作主要以观测、记录为主,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第一手素材。

  这可不是出门散步看鸟那么简单,环境的险恶前面已经有所说明,而他们随身携带的仪器也经常有20来斤重。有些深水区,还需要携带橡皮艇,但深水区,也是沼泽,各种植物的根茎盘根错节,“没有一把力气,基本上是寸步难行。”李建川副研究员说起工作环境,感慨颇多,外人眼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们实际上跟干体力活儿的差不多,风餐露宿更是常有的事情。

  冬季候鸟多,所以他们得每周巡视一次拉鲁湿地,夏季偏少,则可以两周一次,巡视工作只能依靠人工,没有多少科学仪器可以直接利用。“在什么时候,观测什么鸟,完全只能依靠经验,比如说黑颈鹤的腿部比较长,完全没有毛细血管,因此感受不到温度的变化,因此只有等到太阳出现约30多分钟之后,血液开始循环,它们才会出去觅食。”李建川和他的同事们正是依靠自己对鸟类的经验,来进行一项常规的观测工作。

  “常年在野外的人,会养成一种一般人没有的豁达。”李建川副研究员喝了口水,然后开心地讲起来他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有一种鸟,叫普通燕鸥,个子比鸽子还小,本来分布在北极及附近地区,但是它是候鸟,在拉鲁湿地,李建川和他的同事们观测到了这种有趣的鸟类。它们领域性极强,敢于挑战黑颈鹤等大型鸟类,而挑战的方法也别具一格,这种普通燕鸥有一项特殊的能力,靠翅膀的快速扇动能像直升机一样在空中悬停一分多钟,因此若是惹恼了它们,它们就会一直悬停在其它鸟类的头顶,然后狠狠地啄。这种一夫一妻制的鸟出去觅食,也会确保有一只成年燕鸥留守在窝里,以应付突发情况。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