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至1989年之间,仓决卓玛参加的羌塘国际科学考察活动开始了。这个时代,人们对莽莽羌塘生活着什么样的动物,究竟有多少只,其习性和活动区域如何都不甚了解。仓决卓玛的课题是研究黑颈鹤,而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黑颈鹤的确切迁徙路线,更没有人知道这种神秘的高原飞鹤的具体数量。
1990年,仓决卓玛第一次出国来到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国际鹤类基金会,这是一个民间组织,却有“世界鹤都”之称,全世界所有的鹤种都在这里得到了研究,其中也包括西藏的黑颈鹤。
当时的仓决卓玛对世界鹤城还有一个极其羡慕的地方:人家不停电,而那时在西藏做研究时,却经常要手摇发电,对于这一点,外国的同僚们同样觉得难以理解。
落后归落后,对于刚刚映入科学界眼帘的黑颈鹤而言,需要解决最基本的两大问题:它们一共有多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了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仓决卓玛投入了长达20余年的探索和研究。她发现,每年的春夏之交,黑颈鹤从各个越冬地飞到茫茫羌塘的沼泽湿地中统一交配产卵,度过夏天,翅羽相交,声闻九天。然而警惕的黑颈鹤会两两相会在人迹难以抵达的小岛和沼泽深处,以免肉食动物如狼、鼬等前来食卵。这让考察人员深入考察极其困难。
待到进入秋季尾声,大群的黑颈鹤即纷纷告别寒冷起来的沼泽,井然有序地飞向千里之外自己的目的地。其越冬地点沿着北纬25-30度线,从贵州草海慢慢延伸到云南两角的昭通和香格里拉,再覆盖藏南温暖的一江两河地区。这时对其进行种群数量统计正是良时。
在1990年,经过仓决卓玛等科研人员在南羌塘的密切观测,认为在此度夏的黑颈鹤数量为3910只,并第一次向外界公布,这是仓决卓玛在黑颈鹤研究方面做出的第一个贡献。
而迁徙路线的研究就更加困难,在仓决卓玛等鸟类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现在已经确定了几条较为明确的迁徙路线:有向西的,从羌塘飞抵日喀则,甚至越境飞到不丹的上空;也有向东飞翔的,从青海飞抵四川或一路向南,到云南才歇息。
有趣的是,当黑颈鹤纷纷展翅翱翔在青藏高原的碧空上时,其翼下,青藏高原的牧民们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迁徙,从肥美的夏牧场下迁到冬季牧场。鹤与人遵循着相同的节奏,在大地上循环往来,亘古不变。
漫长的旅途,自然会有掉队、疲劳和死亡,然而,“迁徙就是自然淘汰的过程。”杨乐说。
虽然对黑颈鹤的科学研究是近20年内才开始的,然而黑颈鹤一直就是鲜明的西藏文化符号,这种长寿而优雅的高足鸟在收割之后的青稞地中漫步的情景,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致。藏语中,黑颈鹤被称为“冲冲”,仓央嘉措就曾在诗中吟诵道:“夏几冲冲嘎波”,即“洁白的仙鹤。”他希望借来一双仙鹤的翅膀,飞到理塘就转回。那时从拉萨到理塘的路线是何其漫长而艰苦,要翻越无数山岭,而鹤却能优美地飞翔在天空,旬日便到,这是鹤的道路。
科学也证明了仓央嘉措没有错,的确有黑颈鹤从羌塘起飞,到四川和云南一带过冬。如今理塘更是以鹤为自己的象征,其城市中心就高高耸立着交颈吟唱的黑颈鹤铜雕,而在理塘人的家中,也会在壁画上描绘那些白色的精灵是如何飞越滚烫大地的情景。
黑颈鹤是长寿而聪明、敏感的动物,它们千里迢迢来到越冬的地点,会在去年自己的旧巢中修葺,它们惊人的记忆力和辨别地形的能力令人惊叹。冬季在拉萨河谷的农村生活的朋友经常会听见上空清亮的鹤鸣,它们成群地落在收割后的田野里,也并不畏惧人类的逼近,甚至要当你走到10米之内时,才不紧不慢地展翅而飞。
长期的科考也为我们揭示了黑颈鹤更多的生活细节。仓决卓玛及她的团队发现,并不是所有黑颈鹤都会进行长达数千公里的漫长迁徙,有些黑颈鹤甚至就在拉萨市的范围内迁徙,简直堪称拉萨的市鸟,例如从林周县到当雄县的迁徙。不过还有更近的,就是从拉孜县到昂仁县的迁徙。有些黑颈鹤甚至就在浪卡子县的辖区内循海拔梯度来进行迁徙。他们还发现,有些繁殖期的黑颈鹤不会光呆在泥泞的沼泽化草甸之中,而会专门挑选荒凉的草原。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经过观察才发现,这些黑颈鹤居然是以草原上的鼠兔为食的,而且是捕食高手。
2006年4月17日,杨乐助理研究员在班戈县第一次目睹了鹤舞。他是这样记录的:首先是雄鹤颈部上下伸张,伴随着喙的开合发出阵阵鸣叫,翅膀有节奏地扇动,围绕着雌鹤开始旋转漂移。雌鹤起初是一副极为矜持的模样,任凭雄鹤如蝶飞舞只是无动于衷,但是渐渐地,雄鹤的翩飞起舞收到成效,雌鹤也逐渐开始伴随着雄鹤颈部的上下伸张而张开双翅,颈也开始做出和雄鹤相同的动作,而喙保持着直立的姿态。
“30年来我一直在做黑颈鹤研究,也许在外人看来,几十年研究一个物种,好像突破不大,然而黑颈鹤研究每年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发现,”仓决卓玛说:“我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我希望我的同事们继续将这个物种研究彻底。”
如今仓决卓玛已经是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鸟类学会鹤类专业委员会成员,他们对西藏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和准确,近年来,黑颈鹤越冬的数量一直保持在6200只以上。
(责编:团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