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陶器 谱写火与土的高原之歌
卢明文   发布时间:2014-10-29 10:34:00   来源:西藏商报

  拉萨高原母亲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陶器产品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在原料、形状、图案方面的改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陶器上了一层釉。24岁的阿律次仁希望能在西藏找到制作瓷器用的土,生产出更精美的西藏瓷器。

  挖掘西藏红陶烧制技艺

  64岁的仁增索朗坐在卡垫上,面前是做了一半的泥坯;他不停地用木拍在泥坯上拍拍打打,偶尔还跟旁边的徒弟们说句玩笑话。

  仁增索朗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人,罗堆村和周围的一些村子都有制陶的传统。仁增索朗从20岁开始跟村里的师傅学习制陶技艺,一般来说,熟练掌握需要10多年的时间。最开始主要是学习陶土、陶石的鉴别和筛选方法,然后逐步学习外观模型、图案、塑法等。

  2008年,受拉萨高原母亲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的邀请,仁增索朗到公司负责陶器制作,并且向公司的一批年轻人传授制陶技艺。现在他有17个徒弟,最小的年仅15岁。

  24岁的阿律次仁是仁增索朗的徒弟,他的名字比较特别,按他自己的说法,“只有一个阿律次仁”。阿律次仁除了跟仁增索朗学习制陶技艺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跟另外一位叫嘎玛德勒的师傅进行陶瓷研究。

  西藏陶器的发展历史悠久,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判断,西藏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的生产,这一时期陶器的颜色主要有红、黄、灰、黑四种,种类主要有罐、钵、盆等。到了公元7世纪,开始烧制釉陶,釉色有蓝、紫、绿、黄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廉价的现代瓷器和金属器具涌入百姓家中,人们对传统陶器的需求较低;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老艺人都年过花甲,有的先后过世,使得陶器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组织包括嘎玛德勒在内的专业人员,花了四年时间,遍访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各地的制陶村庄,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和许多老艺人、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探讨,不断挖掘、丰富制陶技艺。同时建立了西藏制陶技艺传习所,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制陶传承人。

  2013年,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申报的“西藏红陶烧制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是仁增索朗。

  研究、改良制陶技术

  仁增索朗采用的坯体成型方法是慢轮加工,轮子是他自制的,底座是一个石柱,上面是一个陶制的圆盘,通过一根铁轴和底座连接。一块平石板用于揉泥,小盆里的水用于将泥坯加湿打磨,另外还有木拍、木刀、羊皮、牛角模子等工具。

  不同的器物配合大小不同的陶制内模(陶盔)来进行制作。首先选出器物成型需要的陶盔扣在慢轮之上,在陶盔上撒一些防粘的灰(藏语称“紫典”),再用拍打成饼状的泥扣在陶盔上,用手或木拍转动拍打泥饼,使其延展并均匀地附贴在陶盔表面。

  将陶盔倒转放在撒上灰的陶轮上 ,即可取出陶盔使得到一个陶罐(或者其它器物)的大致形状,再用一根泥条固定,防止在轮子转动的过程中滑动。接下来用软毛刷蘸水打湿泥坯,并用木拍不断拍打,在慢轮加工和泥条盘筑过程中,经过不断拍打、刮削和磨平,器物逐渐成型。

  接下来是在泥坯表面雕刻各种图案,泥坯晾干后放入土窑烧制。泥胚的堆放方式也有讲究:最下面放大件的,大罐套小罐(把小罐放在大罐里面),大件套小件,合理置放,空隙间填塞草皮或干牛粪。烧陶的燃料主要是就近挖取河边湿地多年生草皮(又称湿煤),辅以干牛粪。

  高原母亲工贸公司在传统制陶技术上的改良主要体现在:陶土配方改良、增加图案种类和改进图案雕刻方法等方面。

  一直参与陶器研究的阿律次仁虽然年轻,经验却相当丰富,他介绍,公司从西藏各地采集了大量的陶土(陶石),然后进行无数次试验,将不同的陶土(陶石)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用途不同的制陶原料。公司根据订单,选择不同的陶土,制作成颜色、品质、形状各异的陶器。而这些数量众多的配方,正是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生产的陶器与众不同的“最大秘密”。

  传统的西藏陶器表面的图案都比较简单,就是用木刀等简单的工具在泥坯表面刻划出各种花草和吉祥图案。高原母亲工贸公司不仅保存了传统的藏式吉祥图案:八宝吉祥图、吉祥四瑞图、六长寿图等等,还融入了一些汉文化元素,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制作的一个仿宜兴紫砂壶。

  在图案雕刻方面,除了沿用传统的刻划技术,还增加了雕刻技术,因此,陶器表面的图案有了凹凸,更具立体感。

  让西藏陶器焕发青春

  西藏唐卡画院院长勉冲·罗布斯达谈到在藏博会期间印象最深的展品时,特别提到了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的陶器,他说:“这些陶器感觉特别精致,跟以往见到的西藏陶器产品完全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陶器展品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在原料、形状、图案方面的改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陶器上了一层釉。

  西藏在公元7世纪就开始烧制釉陶,但据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的专业人员了解,仅在墨竹工卡县有一位老人会上釉技术,老人去世之后,这一技术基本失传。

  为了解决烧制釉陶的难题,公司一边查阅相关藏文资料,还派专业人员到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地参观学习。阿律次仁到过内地之后,感叹内地制陶技术的先进和瓷器的精美。

  目前,公司已能够烧制釉陶,釉料采用唐卡绘画用的天然矿物颜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藏青、红色、绿色等几种颜料。这次藏博会期间,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的展台刚好与扎西彩虹藏传颜料制配有限公司相邻,看到几十种颜色纯正的矿物颜料,公司负责人次旺曲加兴奋异常:有这么多现成的矿物颜料,以后就可以生产出更多彩的釉陶。

  本次藏博会期间,高原母亲工贸公司的销售额并不大,有2万5千元左右,但是宣传效果相当好,很多人都对他们制作的精美陶器印象深刻。

  24岁的阿律次仁希望能在西藏找到制作瓷器用的土,生产出更精美的西藏瓷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他:

  “你喜欢做陶器吗?”

  “喜欢。”

  “有没有不喜欢的时候?”

  “陶器做出来了没人买的时候,不喜欢。”

  原标题:西藏陶器 火与土的高原之歌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