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陶罐 展示4000年前曾有的辉煌
   发布时间:2014-04-23 10:36:00   来源:西藏商报


尺寸:口径11.3cm, 底径8.4cm,高19cm 质地:夹砂黄陶 时代:新石器时代 馆藏:西藏博物馆

  双体陶罐的“辉煌家世”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因器形为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故名“双体陶罐”。陶制朱墨彩绘双体陶罐为夹细砂黄陶,陶器口呈喇叭状,直颈、斜平肩,腹部为袋形双体,中裆相连,下腹壁向内曲收为假圈足,形体好像两只小兽相向而立,其肩颈部穿系绳索的一对带孔器钮有如动物的耳和尾,从而巧妙地把双体陶罐勾勒成两只相向而立的小兽,造型雍容大气而极具生活情趣。双体陶罐通体打磨,陶罐表面以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加以装饰,颈部饰一圈双勾带纹;双体纹饰各不相同,一体以双勾三角折线纹为主,线外饰彩,一体以双勾菱形纹为主,菱形纹内外施彩;双肩各饰以剔刺装饰的双带纹。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被誉为西藏博物馆的馆标和镇馆之宝。

  卡若遗址的历史残存

  卡若遗址位于距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卡若村,因而以其遗址地点命名为“卡若”,藏语意思为“城堡”,指山形险要。卡若遗址是西藏首次发掘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约距今5000—4000年,卡若遗址占地100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有石器、骨器、陶器(片)、装饰品等,被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片)主要以夹砂陶为主,有夹砂红陶、夹砂黑陶、夹砂黄陶、夹砂灰陶,陶器制作工艺和烧制水平普遍不高,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手制而成,小器件则直接用手捏成,因此器形不太规整;烧制温度也不高,还未形成以陶窑烧制陶器的规模;尽管如此,陶器的装饰纹饰却非常丰富,通常饰以三角折线纹、附加堆纹、粗细绳纹、抹刷纹、剔刺纹、压印纹、蓖纹、叶纹等,用以日常盛水、食物和储存粮食之用。

  由于青藏高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氏族、部落只能以集体的最大智慧和有限的劳动力来维持成员最低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水平,因此,通常来讲,人们不大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制作精美、造型复杂的陶器。然而,这件朱墨彩绘双体陶罐却如此与众不同,除了像一对相对而立的小兽之外,仔细看会发现双体陶罐的造型如同一对丰满的女性乳房,也像是丰腴的臀部,有着“丰乳肥臀”之说,这是经过专家们细致的分析而推断出来的。

  双体陶罐为祭祀或庆典礼器

  在整个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片)中,这种造型的陶罐仅此一件,所以它绝不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具,而是在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祭祀和庆典活动时使用的礼器。据专家考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史前时代,这件具有如此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艺的艺术品,是蛮荒时代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是卡若人精神的依托,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原标题:双体陶罐 留传4000年的绝世珍品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