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乎寺殿内。
年都乎寺全称“年都乎噶尔扎西达吉林”,位于青海省同仁县以北2公里处的年都乎村,与桑格雄上下寺、郭麻日寺、尕沙日寺并称为“隆务四寨子寺”,隶属安多第三大寺隆务寺。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经堂、护法殿、咒经院和毛兰吉昂殿、度母殿。
年都乎寺壁画创作跟年都乎寺初建同步,大概在17世纪末。这一时期是热贡地区寺院扩建的重要时期。大规模的寺院建设需要大量的艺人为其服务,原来的艺人队伍已不能满足寺院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僧俗群众加入到寺院装饰这一规模宏大的艺术活动中。特别是四寨子(吾屯、年都乎、尕沙日、郭麻日)艺人队伍的崛起,壮大了热贡艺术的力量,铺开了热贡艺术新的篇章。
年都乎寺清代壁画现存于萨增拉康殿(又称毛兰吉昂殿)和弥勒殿。据考证,萨增拉康殿壁画的作者是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的著名画师噶日班智达罗藏希饶无疑,壁画应该在1732年该殿建成之际绘制。弥勒殿壁画主要由维唐华丹、才让端智师徒所绘,年代在十八世纪中叶。其中,萨增拉康殿内的八幅壁画是现存热贡艺术中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壁画内容为为本生传、宗喀巴传、怖威金刚、具誓善金刚等、燃灯佛。弥勒殿的壁画《十六罗汉传》(3.80米×40.05米)是热贡地区现存最大的壁画作品,整个画面占据殿堂的左、中、右三面墙壁,可谓鸿篇巨制。
年都乎寺老壁画——妙音天女。
萨增拉康殿壁画主要分布在殿堂内外四壁。由于风蚀和人为破坏,殿外9铺壁画图像识别较为困难。其中,门两侧壁画已荡然无存,但根据热贡地区寺院壁画布局特点,应该是阿米玛沁和阿米夏琼两位山神。殿内壁画基本保存完好,布局跟外壁完全对称,只是由于后壁正中位置因供有弥勒塑像而占据一铺壁画的位置,故只绘有8铺壁画。门两侧为怖威金刚和骑羊具誓善金刚;左右壁为释迦牟尼本生传;后壁为燃灯佛和宗喀巴传。
通过细细品味壁画我们可以总结出年都乎寺壁画的总体风格:一是忠实地继承了西藏勉唐派特别是新勉唐派的艺术风格,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明快,人物造型清秀、细腻,山石、树木、云霞等景物装饰味浓厚;二是多方取法,风格多样。西藏噶赤派画风、内地画风、新勉唐派画风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体现出热贡艺人出众的画面组织协调才能和高超的技法表现功底。
年都乎寺清代壁画只是早期热贡佛画艺术的一个缩影。虽然不能完全反映该时期的艺术总貌,但也能窥见早期热贡佛画艺术的基本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佛、菩萨形象的塑造是佛画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美丽的年都乎寺。
与传统佛画艺术一样,线条和色彩的处理构成了热贡佛画技法的两大基本内容。早期热贡佛画线条丰富多变,尤以铁线描、游丝描、兰叶描最富有特点。而背光、水纹、叶脉等装饰纹样则普遍采用游丝描表现,这种线条柔中有刚、圆滑流畅,在运动中富于变化,极具装饰情调。兰叶描是热贡佛画吸取中国画技法营养的结果,画面中祥云、鲜花、烈火等景物用通过生动、活泼的兰叶描技法,使得画面线条丰富多变,轻松自如。
与线条相比,色彩表现技法是热贡佛画艺术又一别具一格的特征。在继承西藏勉唐派传统画风的基础上,早期热贡佛画借鉴西藏噶赤派画风和内地装饰彩画色彩,形成极具装饰韵味的多重色彩风格。实际上,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蔚蓝的天空、苍翠的绿地和皑皑的雪山是构成藏民族色彩心理倾向的客观因素,更是艺术家们色彩感觉的源泉。
在热贡佛画中蓝、绿、红、黑、白五种母色构成了画面的基调,使得画面色彩和谐、对比强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诸佛菩萨的色彩注重色彩和谐,给人一种宁静、肃穆而又祥和的色彩感受,表现出佛的五蕴皆空和菩萨的慈悲和悦。而护法、金刚色彩的处理和运用则十分夸张,对比也非常强烈,与诸佛菩萨对比与和谐并重的用色特点相比,更强调对比色彩的使用。通常用冷色突出暗色,强调护法神,金刚的力度和动势。
原标题:品味年都乎的艺术瑰宝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