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羌姆:用舞蹈书写的门巴史诗
卢明文   发布时间:2014-06-11 14:30:00   来源:西藏商报

  “拔”,意思是“面具”;羌姆,是广泛存在于西藏的一种宗教舞蹈。据有关藏文文献记载,拔羌姆是由德登·热那林巴根据经书《桑堆》和《珠巴嘎吉》改编而成。德登·热那林巴于公元1403年生于山南洛扎县,由此可以推断,拔羌姆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不过,从门巴拔羌姆传承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73岁的恰巴的讲述中,拔羌姆可追溯的记忆仅有100年左右。恰巴15岁开始学习拔羌姆,16岁首次参加演出,是为萨达(农奴主)表演的。对于首次演出的感受,恰巴形容为“既紧张又害怕”——如果演得不好,萨达是要惩罚的。而作为拔羌姆新一代的传承人之一,今年39岁的仁增扎西就要幸运得多,他17岁那年的首次演出很成功,虽然同样紧张,但不会害怕,只有自豪。

  时代变迁,人的命运有时会迥然不同。

  当年和恰巴一起学习拔羌姆的格桑由于腿脚不好,早就不表演了,但他会做一些简单的木匠活。表演拔羌姆所用的面具,材料因地制宜,采用当地随处可见的木材。格桑从别村的面具师傅那里学习之后,制作了两个面具,至今仍在拔羌姆表演时使用。当他偶尔去村委会的仓库里,看到多年前自己做的鹿头面具时,会摇摇头:当时做得实在太粗糙了!有时间重新再做一个。

  在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沟,拔羌姆主要流传于吉巴乡和贡日乡,形成吉巴杂嗄和贡日白日两个派别。吉巴杂嘎俗称“吉巴本羌姆”,意为官员跳神舞;贡日白日俗称“贡日唷羌姆”,意为众人或下层跳神舞。文雅一点说,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用今天的网络语言,一个是“高富帅”,一个是“矮穷挫”。而当地人形容属于“高富帅”的吉巴杂嘎时说:好像很“了不起”。意思是,节奏缓慢,动作“高端大气上档次”。

  门巴拔羌姆和藏族羌姆舞的最大不同在于内容。拔羌姆主要表现十二生肖与诸神一起将妖怪赶下地狱、门巴人民与自然作斗争并最终建立和谐家园的景象,表演中融合了很多介绍门隅人文历史、婚庆习俗、生产生活的内容,表演时间长达三天(甚至更长)。门巴拔羌姆用宗教艺术的手段,诠释了门隅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可以说,是一部用舞蹈书写的门巴史诗。

  拔羌姆中有一些女性角色同样由男性表演。当粗犷的男人们头戴秀美的女性面具,他们婀娜多姿的身影让人忍俊不禁。亦庄亦谐的表演,让这部用舞蹈书写的门巴史诗更有生命力,成为门巴人的精神家园。

  原标题:拔羌姆:用舞蹈书写的门巴史诗

(责编:范凡)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