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的诗歌看唐蕃古道上的藏汉关系
李琪美   发布时间:2012-12-03 14:40:00   来源:西藏大学学报

  “唐蕃古道”是千三百多年前唐王朝、吐蕃王朝频繁往来的一条古道。东起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西至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市),全长三千余公里,跨越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个省(区)。它是祖国内地和西部边疆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团结合作的一条纽带,是藏汉两族人民共同建立的“黄金桥”。自公元634年起至846年吐蕃王朝瓦解这二百一十三年间,双方形成了“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融洽关系。在唐代浩瀚的诗歌中,有大量反映这种交往的诗歌,正是这一时期真实的写照。为了继承和发扬藏汉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亲密来往的优良传统,笔者拟在本文中通过这条传播友谊的古道上留下的诸多诗歌,分析论述藏汉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亲密关系。并以此来赞颂那些为藏汉民族的团结友好做出巨大贡献者。

  一

  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在祖国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是青藏高原上的主人。远在公元前,藏族的祖先就同汉族的祖先有了多方面的交往。到了七、八世纪时,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与唐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七世纪初,在松赞干布治理下的吐蕃已是一个统一而强盛的王朝,而唐太宗君临的唐朝也正处于威震海内的鼎盛时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尊为“天可汗”,“入贡”、“请婚”的使节络绎于唐蕃大道。在这一历史潮流推动下,松赞干布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派遣使臣奉表请婚。正如恩格斯说:“对于骑士或男爵,以及公主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当时唐王室与兄弟民族首领联姻,是政治交往的一种表现。

  在唐蕃交往中,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的两次汉藏联婚,在藏汉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两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关系日趋紧密。两位公主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到了西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藏汉人民把它看作是传统友谊的象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描写这一事件的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现在能看到的是《全唐诗》中,唐中宗景龙年间,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遣使者去长安求婚,中宗封宗室雍王李守礼的女儿为金成公主,许嫁赞普。景龙四年(公元七一O年)正月,金城公主经青海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大道入藏,唐中宗率百官亲送到始平县(今西安市西)饯别。宴会上,中宗向吐蕃使者诉说公主是幼孩,割慈远嫁的挚情,令群臣赋诗送金城公主,其送亲行列之大和经济文化交流之盛,仅次于六十九年前的文成公主。所以留下了不少奉和送金城公主的诗。现录几首于下:

  其一 徐彦伯《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珠。

  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

  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圣心凄送远,留跸望征尘。

  当时许多大臣都赋了诗,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全诗表达了唐王室送别金城公主时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但其第四句“庙策重和亲”点明了金城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原因,说明了金城公主入藏不是一般的男婚女嫁的婚姻事件。朝廷的“庙策”是通过将自己的“掌上明珠”与吐蕃赞普联姻来加强与吐蕃政权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从吐蕃王朝来说,通过和金城公主的联姻,试图借助唐朝国威的影响,来巩固政权,提高威信。所以“公主入蕃进一步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支援吐蕃赞普稳定了吐蕃社会动荡不安局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