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慈善:生发于因果论和慈悲观
张玉皎   发布时间:2012-11-29 14:25:0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教的慈善事业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事业。而藏传佛教将慈悲作为佛道之根本,也提倡无私利他、奉献众生的善行。

  佛教的慈善事业的形成与佛教的因果论、慈悲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种观念是佛教慈善事业的产生的原动力,也是指导佛教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善有善报的因果观

  佛教的因果论,指的是有关因果的规律,也称因果报应论,因指原因,果即结果,因果合用,表示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是佛教用于说明世界一切关系和建立其宗教体系的基本理论。佛教因果论的重心在于阐明因果报应思想,引导众生弃恶从善,建立佛教修行证悟的理论根基。藏传佛教吸收了印度佛教因果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理论特色的因果报应思想。

  藏传佛教宣说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学说,旨在止恶修善,以佛教戒律作为藏族伦理道德的规范。藏传佛教前弘期,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播佛法时,非常重视因果报应思想的弘传,他说道:“不要为虚妄的人间凡事与世间事业执着,要为自己未来的生生世世的利益,努力地修习佛法。因缘果报是历历不昧的,不善的罪业,会让我们堕入三恶趣,做善事则能使我们往生善趣。事实上,在我们成佛以前,没有一个处所是安乐的,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六道轮回诸趣的痛苦,进而生起厌离的决心” 。后弘期,阿底峡大师进藏弘法,也注重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的宣扬,时人称之为“业果喇嘛”,其《菩提道炬论》所宣讲的三士道理论就贯穿了因果报应思想。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各派形成以后,诸多教派高僧都著书立说,宣传因果报应理论,如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在其著作中也大力宣讲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他说:“如是随念当死及思死后堕恶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厌舍现世,于后善趣发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业果,励力断恶修善,则能获得善趣妙位” 。此外,藏传佛教其他各派大师如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米拉日巴、冈波巴、隆钦然绛巴等也对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进行了广泛弘扬。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