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古井之顶窟曲米
地理位置:大昭寺以北150米
形成年代:约17—18世纪
特点:藏历大年初一献给大昭寺的净水取自“顶窟曲米”。
传说
“圣地拉萨何处建,拉萨建在沃塘上。”拉萨的确曾是河边一片宽阔而湿润的土地。据说大昭寺就建立在一条河流之上,河流名叫“沃塘央曲”;小石桥、琉璃桥、拉鲁桥等等地名,也足以证明拉萨的河流密集。
说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证明拉萨有打井汲水的便利条件。古代的拉萨,大概是水井处处,或在大道通衢之侧,或在深宅老院之内。试看最古老的藏式建筑如雍布拉康和帕崩岗等,全都据险修筑于山头,那时的用水只能靠背负。
从山头走向平原,从背水变成打井取水,这正是拉萨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因此,水井就成为拉萨城市历史的重要标志,甚至是古城最早的一批建筑。
据说在大昭寺周围,有名的古井就有4眼,而其中最有名的,则是“顶窟曲米”。“顶窟”的意思为“坑、洞”,“曲米”则是“自然涌出的水”。在藏历大年初一的早晨,拉萨的女人们会早早起床,从四面八方来到“顶窟曲米”汲水,这时往往还会举行煨桑等仪式来敬水神。
寻访
然而“顶窟曲米”现在何处?只知道在大昭寺以北,冲赛康附近。如今拉萨城市建设变化如此之大,怎么能在密集的院落中找到这口古井的位置呢?
不妨就从冲赛康开始寻找。很幸运,最初问的几个阿妈完全知道“顶窟曲米”这口井,还知道井在一个叫“祖姆热”的大院内。“祖姆热”在哪里呢,大妈的手指在头顶划过一个弧线,指向东南方向,精确地说出一串藏语。没办法,循着东南方向去找吧。拉萨老城区的环形道路实在让人头疼,很快我们就迷失了方向感,四周弥漫着奶渣和烟叶的气味。
现在只有去找警察,警察果然给力,一分钟之后我们就站在“祖姆热”大院里了。这是一个长条形的不规则大院,院子中间有几个水龙头,姑娘们在用力洗衣服,胳膊冻得通红;黑暗的角落里,一位大姐在费力地筛干奶渣;楼道里传来闲散的脚步声。除此以外,看不见有水井的痕迹。
一位小姑娘指着一扇关着的铁门说,“顶窟曲米”就在里面。有谁会想到把水井关在房子里面呢?我们没办法,用力敲门,无人应答。我们沿着楼道走上楼顶,从侧面俯瞰水井,只看到院内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内里有一溜窄窄的琉璃瓦和两棵松树,水井或许是在松树之下。
从侧面迂回的办法也失败了:侧面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和“顶窟曲米”有一墙之隔,肥胖的大黑狗狰狞地冲我们吼。从这里所能看到的,依然是松树高大的树冠。我们发现,“顶窟曲米”是被各座大院紧紧地包围在中心的,更糟糕的是,全都是大院的后墙,无法进入。如今的“顶窟曲米”已经在一家私人庭院里,想要进去只有找到主人。
没办法,只能求助冲赛康居委会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可谓事无巨细,一切皆知。一位大叔带着我们来到一处长条形的临街小楼处,嘱咐我们在此等候,他自己上去。大约5分钟后,一位身材健硕、扎着头发的大嫂从楼上下来,手中提着一长串银光闪闪的钥匙,代表希望的钥匙。这就是“顶窟曲米”所在院落如今的主人:达珍。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