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西藏文化版图的“边缘”一角
马宁 马小燕   发布时间:2012-11-06 15:13:00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山南地区错那县门巴戏演员在上演《曲杰诺桑》

  提到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自然想到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不错,藏族文化渊远流长,而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门巴族、珞巴族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建了西藏的文化版图。由于人口稀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加之受汉、藏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冲击,门巴族和珞巴族的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着一定困难。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觉醒,开始采取措施来保护门巴族、珞巴族的文化。日前,笔者跟随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课题调研组深入西藏墨脱县等地的门巴族、珞巴族村寨进行了详细考察。

  经费不足,保护艰难

  西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非遗数量众多。为此,西藏自治区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西藏非遗保护工程。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说:“近5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的经费,用于西藏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具体谈及门巴族、珞巴族非遗项目,任淑琼介绍,门巴族的山南门巴戏、珞巴族的珞巴族服饰和米林珞巴族始祖传说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此外,门巴族有4项、珞巴族有5项非遗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为保护米林珞巴族服饰和山南门巴戏,西藏投入资金建立了传习所,开设了传承人培训班等,还在米林县建立了珞巴族文化村和“米林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但是,正如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尼玛所谈到的:“西藏非遗数量很多,保护无法一一兼顾。对门巴族和珞巴族的非遗只是在全区保护工作中同步推进,而地方暂时不具备对门巴族、珞巴族非遗进行专项保护的经济实力,只能依靠国家。”

  刘迎会对此颇有感触。作为林芝地区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她拍摄门巴族石锅制作技艺的影像资料时,都是自己垫钱的。刘迎会说:“在林芝地区有6个县都进行了非遗保护工作,只有墨脱县没有开展,因为不通公路,进去一趟费用太高,而墨脱是门巴族的一个主要聚居地。”

  刘迎会一直想帮助墨脱的门巴族申报一个非遗项目,墨脱当地政府和群众也很支持,帮助她搜集素材,把材料从墨脱带出来,但这项工作做得比较艰难。

  在山南地区,经费困难的问题同样困扰着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山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科员加措介绍,他们共有3名专职人员,办公经费1年3万元,下几次乡就没钱办公了。非遗的专项保护经费也很不充足,国家财政给多少,就拨给下面文化单位多少。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