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平措扎西将思想和情感编织成文学作品,是西藏为数不多的能用藏、汉两种语言创作的作家……
美丽、神圣的珠穆朗玛峰,神秘、肃穆的扎什伦布寺,深厚、灿烂的藏族文化……这就是令人向往的西藏日喀则地区。平措扎西从小在这里长大,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的创作带来了丰厚的素材。1981年,他从日喀则地区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这份在别人看来很不错的职业,平措扎西并不满足,多年沉醉于书本,使他的性格热情、豪爽又不乏细腻,他常常思索,要想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西藏,自己就要学好汉语。于是工作3年后,他怀揣梦想进入西藏大学学习中文。
当时的西藏,以藏文创作的新小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平措扎西爱好文学,从没放弃自己的文学梦,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激荡着强烈的创作欲望。业余时间,他尝试写了一些习作,却迟迟不敢投稿,只是把这些习作珍藏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因为“创作是很神圣的事情”。
1988年,平措扎西构思几个月写就的一篇五六千字的藏语小说《索多和他们》在《西藏文艺》杂志上发表了。他去报亭买了好几本杂志,一遍遍地翻看。他不敢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印成铅字。更让他兴奋的是,下一期《西藏文艺》杂志上又刊登了当地文学评论家的文章,表示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别人的评论比收到的50多元稿费更能鼓舞他的干劲,尽管藏文小说读者少,他却笔耕不辍,陆续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多篇小说。
文学创作的开门红,让平措扎西在西藏文坛小有名气,许多藏文报刊杂志纷纷向他约稿。1997年,他出版中篇小说集《斯曲和她5个孩子的父亲们》,书中收录了11篇小说,共20多万字。
众所周知,创作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不是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是创作灵感的枯竭。要创作新作品,要超越自己,作品还要贴近父老乡亲,这一条条要求不需别人提醒,平措扎西常常先给自己加压。于是拉萨大大小小的甜茶馆、寺院、街头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因为他知道,形形色色的人和有意思的事是他创作的源泉。
2005年,平措扎西创作的文化散文集《世俗西藏》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向世人展示西藏壮美山河,追溯汉、藏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探究西藏文化与社会发展变迁,是他用5年时间创作的汉语散文集,使其成为西藏为数不多的能用藏、汉两种语言创作的作家。他常说:“在创作本书之前,我一直运用30个藏文字母把思想和情感编织成文学作品。这次‘爬格子’,无论从文字的驾驭,结构的安排,还是语言的美化,都是一次全新尝试,我付出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