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罗布:西藏文学应回归写实
   发布时间:2012-06-26 13:37:00   来源:西藏商报

  记者是通向作家的捷径,包括海明威在内的许多大作家都证明了这一点。新闻所需要的准确、快速、精炼和传神是对一个人文字功底的锤炼。但是从记者成为作家的毕竟是少数,这其中的诀窍何在呢?次仁罗布认为,当记者,让他对生活中的素材有了极高的敏锐性,有时候他的一篇文章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甚至是从一句精彩的话里构思出来的。

  例如获得国内文学界大奖的小说《阿米日嘎》就出自江孜县江嘎村的一个故事。这个简单的小故事,经过次仁罗布的巧妙裁剪,却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构。

  在古老的然堆村里,贡布借款买来了一头心爱的种牛,想借此发家致富。而嘎玛多吉初中毕业之后回家,很有见识,提议付钱为自己的母牛配种。这看来大有希望的强强联手,却因为那头吃了毒草毙命的母牛,变成一场对头戏。然堆村的其它村民,虽然并不说话,却仿佛是古希腊戏剧中的合唱队。他们对两人的看法,体现了古老社会的褒贬。他们指责贡布想发财,吝啬;又指责噶玛多吉滑头,点子多。通过这样的方式,次仁罗布将一个经典的叙事结构铺展在古老的然堆村。

  只不过这个出色的故事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救赎结局。当发现种牛是误食毒草而死之后,贡布不得不面对雄心灰飞烟灭,收拾残局的惨景。而这时,正是以嘎玛多吉为首的村民,又向他伸出了援手,购买了牛肉。这个结尾,是彻彻底底西藏式的。

  值得注意的是次仁罗布在这篇小说的最后,运用到他非常擅长的死亡意向。故事最后,小说主人公,一位乡村法官扭头看了一眼自己车上的牛头,它两只眼睛睁开着,好像死不瞑目。于是“我”问自己车上的那只牛头,“我断得不公正吗?” 这时,牛的眼睛已经闭上了,它的神态安详。

  这样的意境,在《杀手》中惊艳的最后一幕里,再次出现。

  西藏体短篇小说

  如果说次仁罗布通过这种方式,为西藏的故事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语言风格;那么,短篇小说的方式,则是他为自己的西藏故事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载体。

  众所周知,最能展现小说家语言功力的,莫过于短篇小说。杰出的语言大师,例如莫泊桑、海明威、契诃夫、巴别尔和卡尔维诺,都曾在短篇小说领域内展现出精彩绝伦的语言功底。而次仁罗布最受人称颂的作品同样是短篇小说,如《杀手》和《放生羊》等。短篇小说并非西藏传统文学的风格,相反更多来自于西方风格的叙事结构。在藏族文学中,有《阿古顿巴》这样的民间故事,但其并非短篇小说,而更类似于许多短篇构成的完整故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篇小说的不振和长篇小说的连篇累牍推出。次仁罗布如何将中短篇小说创作与西藏风格相结合呢?他指出自己创作小说的灵感源泉往往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点,如同种子。一般人听过即忘的故事,在小说家心中却会牢牢抓住,不断刷新,不断充实,以各种细节加以填补。仿佛一只滚动的球,直到故事本身成熟完整为止。

我要留言:

         
 相关新闻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20208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