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藏语意为“铜山”,吐蕃王朝时期属约茹所辖。1268年元朝中央政权在西藏设十三万户,桑日归帕莫竹巴万户(即伯木古鲁万户)管辖。14世纪,帕竹地方政权首建宗时,即在现桑日县境内建有沃卡达孜宗,后又建桑日宗。
1959年4月12日,桑日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归山南地区管辖,县机关驻地初设巴朗,1960年迁往雪巴至今。
雅鲁藏布江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分部: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冈底斯山,两山夹一江,峡谷自江两岸向南北逐渐升高,最高海拔5000米以上,平均海拔4000米。最低海拔3400多米,北部高山草场上分布着许多小湖泊,南部为沟壑纵横的山地。
沃卡温泉
沃卡温泉
沃卡有曾期河、黑龙河和德日木河三条神河。温泉共七处,呈星状散布于沃卡乡境内的草原上。盛传此处泉能治多种疾病,其中卓罗喀温泉最为著名,春夏之季来此休闲沐浴者甚众。
七眼温泉呈星状散布于沃卡草原上,以具有显著疗效著称。卓罗喀北面的觉琼邦咯温泉,可治胃病,传说是宗喀巴当年经常沐浴的地方。附近还有可以治关节炎的帕布温泉,可治眼病、鼻窦炎的民玛温泉,可治皮肤病的邦嘎咯温泉等。
沃德贡杰雪山
沃德贡杰雪山
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沃德贡杰雪山距离泽当约60公里,从泽当坐车约1小时的里程即可到达。雪山海拔5998米。远看此雪山十分独特,少了雪山的雄伟,却透出一份秀气,没有咄咄逼人的寒气,却有着其它雪山没有的灵气。雪山下面有一湖泊,湖水清澈,更加显出雪山的灵气,走近雪山让你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单纯。
雅鲁藏布江瀑布
从沃卡东面的切那山口,绕过海拔6000米的沃德贡杰山,就到达了海拔4000米的高山牧场。在牧场的尽西南就是努布角,到了努布角就象是到了地边,雅鲁藏布江从西向东把这里深深地切割开来,要再往前行就必须下一个坡度在60度左右的陡坡,一直到海拔3500米的江边。从努布角到江边后向东20多公里是涅喀瀑布,向西约5公里是增瀑布。涅喀在藏语中是鱼嘴的意思,每年春夏之交,下游的鱼在这里集结,等待水涨后游向上游,形成一个天然的鱼库,每秒近千立方米的江水从上面下将鱼群搅得上下翻滚,涅喀瀑布是地质构造断裂形成的,江中一块巨大的圆形岩石阻碍江水下流而形成大落差,冬季水位下降,江水从圆石两侧溢流,形成6米高的两个大跌水。夏季水位上涨,水从圆石顶部下泻,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形成落差7至8米的瀑布,是雅鲁藏布江一大壮景。
丹萨梯寺一位僧人
曲龙寺
1393年,36岁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率同师徒弟子共九人赴沃卡却隆静修”宣传格鲁派教法。当时沃卡宗的宗本扎西伦珠因笃信佛教,自愿作了这师徒九人的施主,宗本极力要求为这九名在岩洞中修行的师徒修建一座道场。于是在宗喀巴大师的应允旨意下修了一座长14肘,宽11肘的经堂,直到1969年这座经堂依然如故,这就是曲龙寺初建的情况。以后“大师拜三十五佛忏,手足指皆已破裂,石上磨成手足和头部迹印。附在一个比较大点的而根也很稳固的四方石盘上作曼荼罗供,以腕部磨试,两腕皆伤,把石磨转得很平滑”。这两块石头就由他的弟子供奉于寺院之内,至今遗迹仍在,成为该寺的镇寺之宝。从此以后宗喀巴大师以曲龙寺为落脚点,在沃卡一带传授格鲁派教法。在格鲁派教轨日趋完善的同时,在该寺决定了修建格鲁派的主持寺院——甘丹寺。据说宗喀巴在曲龙寺北面祈祷了甘丹寺的修建,后人为了纪念,就在他祈祷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
丹萨梯寺远景
丹萨梯寺
帕竹噶举派最早的寺庙,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遂在此寺集徒传法10余年,因其地名帕竹,发展成为帕竹噶举派,此寺遂成为该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嘉定元年(1208年),出身于当地豪族郎氏家族的僧人扎巴迥乃作了该寺寺主,从此,寺主一职专由郎氏家族兄弟叔侄世代承袭。元代分封乌思藏各地方势力为万户,帕木竹名列十三万户之一,而万户长一职例由丹萨梯寺寺主兴荐。至14世纪20年代,扎巴迥乃侄曾孙绛曲坚赞担任帕竹万户长,集家族、宗教、政治权力于一身,并以武力兼并前藏大部分地区,与后藏萨迦派相抗衡,建立帕竹第司政权。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绛曲坚赞另建泽当寺,以讲授显教经论为主,而主寺丹萨梯寺则专修密法。后帕木竹巴转为注重显教,丹萨梯寺之重要地位逐渐由泽当寺取代。
原标题:桑日:神山脚下泡温泉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