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百姓身着节日盛装在藏历新年初一敬“切玛” 摄影:马静
藏历新年 扎西德勒
逐渐热闹起来的拉萨年货市场告诉人们,藏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琳琅满目的年货装扮着节日的市场,熙熙攘攘往来的人群手上拿的都是过年的必需品,还有从各地千里迢迢赶过来摩拳擦掌的商家们,形成了拉萨市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谓是红火一片!藏装、卡塞(油炸果)、彩色酥油花、罗萨美朵(藏年花)、五彩麦穗、羊头等地域特色年货成为市场的主流,新年的欢欣充溢着拉萨的大街小巷。今年的春节又同藏历新年是同一天,给人们带来了双份的快乐,西藏自治区政府也特批10天的假期,让人们舒心地度过新年。
大家都应该知道,在藏民族的传统习俗中,“切玛盒”是藏历新年中寓意吉祥的重要物品之一。切玛盒的藏语意为五谷丰收斗,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藏历新年初一,人们在切玛盒里装满用酥油拌好的糌粑和青稞,再插上酥油花、罗萨美朵以及彩色青稞麦穗。大家互相拜年互道吉祥。春已立,年也将近了。就着本期的主题“花季”,咱们就来说说具有吉祥之意、表示五谷丰登的罗萨美朵和酥油花。
罗萨美朵
罗萨美朵献上吉祥
提起藏年花,大家印象最深的就要数藏历新年在切玛盒里插着的五彩的罗萨美朵。藏语里,“罗萨”是藏历新年,“美朵”是鲜花的意思,插上“罗萨美朵”就寓意着来年有一个美满、丰收的幸福年。每年藏历十一月间,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藏年花的制作,这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对藏族百姓来说,罗萨美朵是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新年而盛开的。
罗萨美朵就是一种经过染色的麦穗花卉,每年在藏历四月十五之前开始播种,六月施肥浇水,等到藏历八九月开始收割。收割后要一个月的时间晒干,然后把藏年花存放好,等到藏历十二月进行染色。
据说以前插在切玛盒的罗萨美朵与青稞麦穗都是保持原有的色彩,无需染色。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人们更希望装饰在切玛盒上的罗萨美朵能有更加艳丽和丰富的色彩。于是,种植罗萨美朵的人开始对罗萨美朵染色,一般罗萨美朵会被染成四种颜色,即红色、青色、绿色、黄色。不同颜色的罗萨美朵与麦穗一起成为切玛盒上的美丽组合。就像春节的鞭炮和对联一样,藏年花成为藏历新年的代表符号之一,只是这一符号的诞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时光的等待。从藏历四月播种,八九月收割,十一月制作,十二月染色,经过大半年的时光之后,现在也是它荣耀登场的时刻了。
美丽绽放的酥油花 摄影:王昕秀
酥油花里的多彩生活
说到酥油花,表现内容真是十分广泛,包括佛教故事、历史故事等主题;塑制的纹饰造型也繁多,包括日月星辰、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和各种神佛祖师、历史人物等;塑制手法也十分写实传神,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每年的“酥油花灯节”。藏语称为“甘丹昂曲”。藏族地区的很多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在酥油花灯节这天,藏族百姓们白天都会朝佛、转经,寺院还会举行活动,二三十个戴着藏戏面具的演员,身穿绣袍,在大喇叭、牛皮鼓、锣等器乐伴奏下,边歌边舞。到了夜晚,各寺院张灯结彩,悬挂各式花灯,主要街道也搭起各种花架,放上酥油花,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在酥油灯光的闪动中,各种酥油花雕塑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拉萨的八廓街、大昭寺, 青海的塔尔寺都是广大的善男信女们游玩欣赏酥油花的好地方。
在冲赛康年货市场有人就给记者介绍了有关酥油花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四道工序完成。首先是“扎骨架”;其次是“做胚胎”;再次是“敷塑”;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整套工序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总之,很琐碎,也需要很高的工艺技能。
在过藏历新年时,切玛盒上插上彩色酥油花,不仅仅为了增添美感,具备欣赏价值,同时它也有丰富的内涵意义,表达了家庭和睦、长者长寿 、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无论其形式变化多大,它的内涵意义仍然没有变化。
一年又一年,罗萨美朵,只为新年到来吉祥绽放;酥油花,承载着人们对历史和生活的幸福感受。
幸福在哪儿?切玛盒里多彩的罗萨美朵和精致的酥油花已经告诉你们了。 扎西德勒秀 !
原标题:二月 罗萨美朵 酥油花 新年里的吉祥之花
(责编:范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