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政策与研究 > 研究

“须弥山”与“拉、鲁、念” 1

何贝莉   发布时间:2014-05-22 08:41: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桑耶寺地处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境内,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具备的寺院。笔者在这里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实地考察,并对历史文献、伏藏典籍和口述故事进行了分析,以探讨桑耶寺仪式空间的各个层次及其蕴含的观念体系。

  在桑耶人的历史与当下生活中,仪式空间既是真实地理,也是观念体系——它们无一例外地演绎着同样的主题:在桑耶寺内外的地理空间中,存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体系,一种是宇宙三界观“拉、鲁、念”,一种是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两者混融为一体,形成“叠合”格局。这种格局的由来及其由此形成的世界观,可追溯至莲花生大师在吐蕃王朝时期开创的上师传承制和莲花生信仰。

  这项寺院研究表明,藏族人生活中的“藏传佛教”,远非学术建构所呈现的纯粹形态——融合、兼容的特质已使“藏传佛教”的“总体的社会事实”突破了“佛教”定义的基本范式。若仅以宗教学、佛学意义上的佛教概念来理解田野中的“藏传佛教”,很可能产生难以避免的偏差与误解。因此,笔者试图以人类学的“文明”理路来寻求对桑耶寺仪式空间的理解与解读。

  “公元8世纪中叶(公元750年),由第三十八代藏王文殊菩萨之化身法王赤松德赞为施主,迎请萨霍尔(孟加拉四部)国王古拉特其之子持律者大堪布寂护和乌仗那(今阿富汗)大师莲花生入藏,凭藉此师君三人之功德建成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

  该寺仿照印度古寺乌旦达波日(飞行寺),建有律藏传规之经堂,经藏传规之大坛城,论著传规之须弥山及四大部洲、日月等象征建筑物,颇具与众不同的古代建筑风格,可与印度金刚座相媲美。

  桑耶寺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该寺为广寒之乡雪域佛教长河之源头,是第一批藏人僧团成立之处,是经论梵译藏之地,是印藏众多智者和成就者驻锡之所,是佛教后宏期西藏地区的萨迦、噶举、格鲁等政教合一的高僧大德们维修、扩建、著书立说的藏传佛教不分教派的道场。

  桑耶寺也是殊胜显密佛教之内明、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天文历算学、词藻修辞学、声韵诗学和戏剧学等大小五明乃至西藏全部文化的发源圣地。”

  ——《吉祥桑耶寺略志》

  桑耶寺的“法会季“

  起初,导师和笔者拟定的研究课题是做一项寺院研究:从人类学惯常的切入点“仪式”着手,考察桑耶寺一年内举行的各种法会。

  桑耶寺的法会主要集中在藏历一、三、四、五、七和九月。笔者在8个月的考察期间,实际见到的各类法会共有9次,主要集中在藏历三月至七月间。为方便起见,笔者将这段法会频密的时节称为“法会季”。

  抵达桑耶寺的第二天,恰逢桑耶赤松五明佛学院举行第二届毕业典礼。典礼在大殿广场上举行,为期两天:第一天举行集体辩经,第二天召开毕业典礼。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次仁告诉笔者:“这样的毕业典礼,六七年才举行一次。”

  藏历三月,举行萨迦派的喜金刚法会。法会之前,先绘沙坛城,布置大经堂。法会期间,诵经七天;最后一日,举行火供;火供结束,坛城被毁。侍僧将彩沙集于一处,洒入大经堂外的一口水井里,法会方告完成。

  在法会结束当天,僧众开始为一年一度的开光仪式做准备:清扫殿堂、布置供桌、用五彩线绳将殿内的佛像连在一起。仪式开始,诵经3日。之后,受比丘戒的僧众身着黄色袈裟,手持甘露宝瓶或五色青稞,在仪仗队的簇拥下,逐一绕转寺院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尊佛像、每一处圣迹,为其洗尘开光并做加持。

  藏历四月,举行宁玛派隆钦心髓法会,这是在近几年才恢复的传承。法会七日,日日诵经,最后举行火供和灌顶仪式。这个月也是藏族传统的萨噶达娃节,即放生节。此间,人们食素、放生、转寺、转山、去各地朝圣朝佛。四月十五是一个殊胜的日子,桑耶人凌晨3点左右起床,摸黑赶往乌孜大殿,等待灌顶仪式。按照惯例,仪式要在天亮前完成。接受灌顶后,信众成群结队去转山、转寺、磕长头,也有许多朝圣者前往桑耶寺附近的松嘎尔村,绕转松嘎尔五石塔:那是莲花生大师与赞普赤松德赞初次见面的地方。

  藏历五月是桑耶寺最热闹也最忙碌的一个月。寺院僧人将寺院内的各个建筑收拾整洁、装点一新,宛若汉地过新年时一般热闹。法会最隆重的部分是为期3天的“多德”大典(全名为“经藏会供及与之相关的十日羌姆舞蹈”)。每年,这场盛大庄严的金刚法舞表演都会吸引无以计数的朝圣者与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信众们相信,自己在此生必要来桑耶朝圣,并观看一场金刚法舞,唯有如此,自己在往生路上才会走得顺利。

  寺内的法舞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寺外的帐篷市集更是热闹非凡。在金刚法舞正式开演的前两天,纷至沓来的汉、藏、回族的游商沿寺院东北面的转经道一字排开,支起帐篷,点亮灯火,招揽生意。朝圣过后的人们往来于各家铺面,购物、喝茶、娱乐,直至深夜,犹如汉族人在春节时赶庙会。然而,“多德”大典一结束,这些摊点商铺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一地的垃圾杂物能证明,在这条静默的转经道上,喧嚣繁华的景象确实出现过。

  五月过后,是一段休整期。僧人在寺院外的柳林中过林卡或去其他寺院朝圣。宗教庆典过后,民间节日接踵而来。村镇组织举行喜迎丰收的望果节,民众从寺院请来经书,背着绕转乡间田野。

  藏历七月是萨迦派的金刚橛法会。与喜金刚法会相仿,法会开始前要制作沙坛城,结束时要举行火供。寺院僧人告诉笔者,如今看到的金刚橛法会,实际是一场“未完成”的法会。按照仪轨记述,法会的最后一天还应举行金刚法舞,但这部分仪式至今尚未恢复。

  这些主题繁杂的仪式法会总是令人应接不暇,它们共同构成桑耶寺宗教生活的主要内容。

  转山惊魂

  在当地人和朝圣者的心目中,“多德”大典是桑耶寺举行的最隆重而热闹的法会。这一仪式,源于纪念莲花生大师的“初十”吉日。相传,被誉为“第二佛陀”的莲花生在离开西藏之前,曾告诉自己的弟子和信众,每月初十,他将亲临雪域高原,加持具信者,让行者如愿成就。对此,青藏高原的藏族百姓和很多寺院的僧人都深信不疑并竞相传颂。渐渐地,“初十”便成为藏族百姓祈请供养莲花生大师之吉日。

  一个藏历年有12个“初十”吉日,在桑耶寺,尤以元月和五月的“初十”最为重要。以前,桑耶寺在这两个吉日都要举行大型法会。如今,由于寺院的人手不够,藏历元月的“次旧”大典改为12年1次,仅在藏历猴年的新年时节举行;五月的“多德”大典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

  五月初十那天,笔者一直在焦灼和亢奋中等待着,因为桑耶寺餐厅的服务员白玛一早就跟笔者说:“今天好日子撒,阿姨,我们一起转山去!”

  此前,笔者从未在任何资料或研究报告中见到过桑耶寺转山路线的介绍。所以,白玛的建议无疑令笔者激动。临近午夜,笔者随白玛等4人走向桑耶寺旁的哈布日圣山。起初,大家兴致勃勃,有说有笑。但当我们沿顺时针方向,从哈布日的东侧绕至西侧,从视野开阔的河滩地走进浓密幽暗的柳树林时,也许是周遭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同伴的心情,这4个藏族青年不再说笑。他们用简短急促的细语交谈,仿佛唯恐惊扰到身边的什么东西。同时,他们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轻快,几乎以小跑之势争先恐后地穿过树林。总之,谁也不想成为走在最后的那一个人。

  笔者被出乎意料的急速奔走弄得疲惫不堪,忍不住问白玛:“可不可以走慢一点?”

  “阿姨,慢的不可以……林子里有鬼,会把你抓走撒。”

  “我们人多,不用怕的。”笔者试图安慰这4个神色紧张的藏族朋友。

  “不是的,阿姨,鬼厉害的,它看得见你,你看不见它。它会把你抓住,走在后面的第一个抓!”笔者终于明白他们不愿意走在末尾的原因。“好吧……既然你们害怕走在后面,就让我走在最后一个。阿姨不怕鬼的。”其实也并非不怕,但不管怎样,笔者的建议令伙伴们如释重负。因为自从进了柳林,他们就一直在紧张不安中交替行使着“保护人”的角色,敦促笔者走在前面。

 

  原标题 “须弥山”与“拉、鲁、念”

(责编:王东)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