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政策与研究 > 研究

藏传因明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14-05-13 08:37: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为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藏传因明有许多学术问题需要梳理、分析、比较,展开深入研究。

  在西藏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古籍展厅,有因明学的专题橱窗。

  据介绍,橱窗左边为陈那的《集量论释》藏译本,右边为法称的《释量论》藏译本,后面分别为陈那和法称的画像唐卡。画像中的陈那右掌伸出,左手挽着念珠,似在辩经,大概唐卡画师是按照今天僧侣辩经的动作来绘制这位因明大师的形象的。

  站在橱窗前,我们立刻感受到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巨大分野之所在——因为《集量论释》和《释量论》这两本著作都是古代汉传因明里没有的,而在藏传因明中,它们是最为重要的原典。不但如此,古代藏族学者还翻译了陈那、法称的几乎所有因明学著作,由此发展出体系完整严密的量论,因此,许多藏族学者认为这门学问应该就叫量论,而不应称为藏传因明学。

  那么古代藏族学者留下了多少与因明学有关的藏文历史文献呢?西藏大学教授阿旺丹增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统计,历史上,藏族学者从印度梵文翻译为藏文的因明学著作有上百部,其中有的是小册子,有的是篇幅很大的巨著。而藏族学者自己撰写的因明学著作有近60部。而青海民族大学教授祁顺来告诉记者,据他估计,与量论相关的著作有上千本。这些论著和译著是一笔很大的学术遗产,还需要继续梳理和研究。

  除了藏文文献,西藏还有大量的梵文因明学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培育告诉记者,根据编订的梵文贝叶经目录,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是可以发现有许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因明学材料,希望藏传因明和梵文领域的研究者能够组织力量加以整理和研究。

  那么因明学对藏族普通公众有什么影响?阿旺丹增认为,“在历史上,西藏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上寺院培育的主要是精英文化。僧侣们学习因明学很多年,尤其是取得格西学位的僧侣具有极高的思辨能力,但是因明学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则很有限。”

  目前,西藏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都已经形成了因明学研究传统,中央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院校也都有较强的藏传因明研究力量。由于早期的因明教师大都是寺院培养出来的,因此现代大学的因明学传统是从传统寺院的因明学传统发展而来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代学术传承体系。阿旺丹增是西藏大学最早一批学习因明学的学生,到现在已教授因明学26年了,他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编写新的更适合大学教育体系的因明教材,以代替原来一直使用的寺院里的《摄类概要》这样的因明启蒙书”。

  在今天的西藏、青海等藏区,藏传因明在现代大学和传统寺院里都传承有人,尚无断绝之忧。

  原标题 藏传因明后继有人

(责编:王东)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