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政策与研究 > 研究

藏传佛教信仰的现代转换 1

孙悟湖   发布时间:2014-03-27 08:31:00   来源:《西藏研究》

  当今世界,大量宗教文化现象表明,宗教正朝着现代化方向转换,藏传佛教亦然。学者们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不断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形成了大量的学术积累。学界多将眼光局限在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宗教不仅与现代化相对立,也能与现代化相统一,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宗教现代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宗教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宗教世俗化,世俗化与神圣化相对而言,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代化。① 然而,“宗教现代化”的提法值得商榷,用现代化的指标衡量宗教,并不能科学地描述宗教发展的现实轨迹,也不能客观地预测宗教未来的发展路径;因为现代化并不是所有宗教最终发展的目标,也不是全部宗教必经的驿站。首先,生活在充斥着工业机械化和都市喧嚣的现代人,绝大多数并非只停留于耳濡目染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而是流连忘返于对现代化一切成果的享受,这就必然在自我观念上发生激烈的内在冲突,即传统信仰与现代认同的冲突。也就是说,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信仰或者说传统宗教也并非是一座久攻不破的堡垒。寺院也必须随着社区信众的观念改变而适度地转换自己的功能。否则,就有可能被历史所抛弃。然而,完全随着时代潮流而俯仰反复,也必然因丧失自我而无法立足。其次,现时代的人们需求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宗教原有的功能不可能完全改变。因此,笔者认为宗教只能不同程度的向现代转换,转换的力度则要具体宗教具体分析。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传统宗教,在历史上曾经左右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吉凶祸福都离不开。那么,进入现代社会,藏传佛教的传统功能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还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藏传佛教受到哪些影响,将何去何从?如果不向现代转换,就渐渐失去了市场。如果完全向现代转换,而不保留自身的特质,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黯然失色。因此,探讨藏传佛教的现代转换,对广大信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着很大的的影响,这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藏区的发展与稳定。

  基于此,本文就藏传佛教现代转换问题作一专门探讨,在研究宗教在哪些方面和在何种程度可向现代转换等具体问题时,运用实证方法或许是一种有效路径。关注周边社区与藏传佛教寺院的互动,采取微观个案调查研究,应该是探讨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笔者有幸获得了一个对萨迦县及其所属寺院萨迦寺和仁钦岗寺进行社会调查的机会,愿把数据分析结果与大家分享,以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所推动。

  萨迦县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中部、雅鲁藏布江南岸。全县平均海拔4400米,县驻地海拔4316米。萨迦县辖9乡2镇,132个行政村, 337个自然村。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北寺在重曲河北岸,建在奔波山的南坡之上,南寺在重曲河南岸,建在平原地带。萨迦北寺始建于1073年,现已基本拆毁。萨迦南寺建于1268年,是大元帝师八思巴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授意萨迦本钦释迦桑布集西藏十三万户之人力物力修建而成。萨迦寺声誉之高、文物之丰、瓷器之珍、经书之浩、壁画之丽、木刻之精、造像之众,被誉为“第二敦煌”。萨迦寺现有僧人120名,分属学经院和修行院。

  仁钦岗寺始建于八思巴时期,为萨迦昆氏家族4个“喇让”(细脱喇让、拉康喇让、仁钦岗喇让和都却喇让)之一的仁钦岗喇让的住所(“喇让”原指西藏宗教领袖的住所,后演变为宗教领袖办理政教事务的机构)。仁钦岗拉让传到第三、四代后,大约在15世纪左右中断。现仁钦岗寺已成为尼姑寺,寺里现有28名尼僧。②

  二、藏传佛教信仰现代转换之问卷调查
  
  (一)萨迦县普通信众藏传佛教信仰现代转换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即先访谈,后填问卷。由于本次调研的主要成员周拉、索次是藏族,精通藏语,访谈和问卷都是2人负责用藏语提问和填写的,我们采取先访谈后问卷,问卷也采取提问式的方式,由我们的调查人员负责填写。其真实性和客观性比较高。根据调查,我们获得了20份访谈记录和41份有效问卷。现将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0岁以下的15人,5名女性;30~40岁10人,5名女性;49~61岁8人,4名女性;65岁以上8人,5名女性。

  2、关于信仰宗教的原因

  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 家庭的影响;② 家族关系;③ 为了来世;④ 为了升迁和做生意等;⑤ 为了不得疾病。

  受家庭影响占7%,家族关系占5%,为了来世占32%,为了升迁和做生意占28%,为了不得疾病占28%。所占比例因年龄、性别而有差别,年龄越大,越关注来世,年轻人更关注现实生活的幸福。

  由此可见,追求来世的幸福和投生善趣依然是广大农牧民信众的积极追求,但又不是唯来世是从,而对现实生活投入了很多的关注,不仅希冀身体的安康,而且企盼生意的兴隆和官场的升迁。

  3、信众的宗教行为

  我们主要从以下问题去考察:

  (1)你每天早上都供佛吗?

  ①是②否③吉日

  14.6%的人选择了每天早上供佛, 9. 8%的人选择了否, 75. 6%的人选择了吉日供佛。

  由此看来,萨迦县的农牧民供佛大都选在吉日,而这里所说的吉日就是指一些宗教节日和藏族传统节日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等。坚持每日供佛的只是少数信众,大多数农牧民已经不再希寄通过供佛就能实现幸福生活的全部愿望,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2)你每天都念经吗?

  ①是②否③吉日

  36. 5%的人选择了每天早晨都念经,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年人,其中又以女性居多,34. 1%的人选择了否,以年轻人居多; 29. 4%的人选择了吉日念经。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天早晨都念经的比率也相应地增加了。这说明,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信仰上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3)是否去过外地朝圣?

  ①一次②很多次③没去过④很想去但没去过

  29%的人选择了去外地朝圣1次, 41%的人选择了多次, 20%的人选择了没去过,10%的人选择了很想去但没去过。

  去外地朝圣的比例要比不去的比例高,在大多数农牧民看来,朝圣仍然是一生的神圣愿望;年轻人朝圣的频率比老年人高,主要是年轻人在外地打工、做生意,顺便去朝圣,专门为了朝圣而朝圣者则很少;有些人没去并不是不想去,而是因为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所碍。在他们看来,实现神圣愿望固然重要,但生产、生活更重要,需要一生努力去奋斗、苦心去经营。

  (4)每年几次把僧人请到家里念经?

  ①一次②两次或两次以上③不请④不定期的或办大事时

  31. 7%的人选择了每年1次请僧人念经, 19. 5%的人选择了两次, 19. 5%的人选择了不请, 29. 3%的人选择了不定期或办大事时。

  每年请僧人到家里念经1次的比例较高,纯粹不请僧人和每年多次请僧人的只是少数。说明藏族农牧民既对僧人有依赖性,同时又不唯其是从,而是量力而行,理性选择。

  (5)你经常去寺庙吗?

  ①是②否③办大事的时候④宗教节日里

  19.5%的人选择了经常去寺庙, 4. 9%的人选择了否, 7. 3%的人选择了办大事的时候去寺庙, 68. 3%的人选择了宗教节日里去寺庙。

  在宗教节日里去寺庙朝拜的比例是最高的。根据我们的深度访谈,这主要是人们都忙于生产生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寺庙,说明人们在现实生活面前对神的依赖性逐渐淡薄了。老人去寺庙的频率比年轻人高,说明老年人更多地关注生死和来世。

  4、关于民间信仰

  我们主要从下列问题来衡量:

  (1)你每天在家中煨桑吗?

  ①是②否③吉日④办大事情的时候

  56.1%的人选择每天在家中煨桑,7.3%的人选择不在家中煨桑, 34.1%的人选择吉日煨桑, 2.5%的人选择办大事的时候煨桑。

  可见,每天在家中煨桑的比例最高,说明宗教信仰比较虔诚,同时把煨桑活动看成了藏传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平时可在家煨桑,吉日则到神山上煨桑,办大事时则一般请僧人,显示了信仰的灵活性。

  (2)在办大事时,先请僧人还是先去山上煨桑?

  ①请僧人②山上煨桑③没区别④不一定

  51.2%的人选择了先请僧人,7. 3%的人选择了先去煨桑, 26. 9%的人选择了没区别,14. 6%的人选择了不一定。

  可见,办大事请僧人的比例远远高于到山上煨桑的比例,但一些信众已经将请僧人和煨桑看成同等重要的事。

  (3)到山上煨桑和皈依三宝哪个更重要?

  ①山上煨桑重要②皈依三宝重要③平等置之④不知道

  7.3%的人选择了山上煨桑重要, 36. 6%的人选择了皈依三宝重要, 39%的人选择了平等置之, 17. 1%的人选择了不知道。

  对于广大的藏族农牧民来说,信仰藏传佛教依然是主流,但民间信仰在他们心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民间信仰越来越成为藏传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

  5、关于男女老幼信仰的差别问题

  我们从以下两个问题来探讨:

  ①男女两性中哪个去寺庙多?②男女老少中哪个信仰最浓?

  在41份问卷中,有39人认为老年人信仰最浓,占95%,尤其是老年女性最浓。从男女两性去寺院朝拜的频率看,4.9%的人认为男性去寺院多,46.3%的人认为女性去寺庙多, 48.8%的人认为基本一样。

  6、关于活佛的职能

  (1)你看作为一个活佛应该做哪些事情?

  ①寺庙管理②提高自己宗教文化水平③应该关心群众生活④应该参与很多社会事务

  21.1%的人认为应该管理寺庙, 28.2%的人认为提高自己宗教文化水平, 33.8%的人认为应该关心群众生活, 16.9%的人选择了应该参与很多社会事务。

  可见,活佛应该关心群众生活的比率最高,这种生活指现实的生活,而不是指来世的生活。同时,提高自己的宗教文化水平和管理寺庙也是活佛的要务。

  (2)若群众中发生纠纷,是用活佛解决还是用人民法院解决?

  在41位调查对象中, 63. 4%的人选择了人民法院, 24. 4%的人选择了活佛。12. 2%的人选择不确定。可见,人民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同时也说明宗教信仰在世俗事务中的功能在淡化,而只发挥精神层面的功能。

  (3)你家的大小事务都请教活佛吗?

  在41位调查对象中,答是的有3位,答否的有21位,占51%,回答在办大事的时候17位,占41%。这说明,活佛在世俗事务中的功能在逐渐下降,但在某些信众中的某些事务上依然有操纵的功能。

  (4)家人有病时先去医院还是请活佛?

  41位调查对象都认为去医院,当然,在选择去医院的同时,也有16人选择去请活佛。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诸如现行的国家宗教政策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信仰佛教好吗,宗教供养的多少能体现一个人的信仰虔诚度吗?等等。41位调查对象基本上认为现行的国家宗教政策好,但仍须改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信仰佛教心里充满了矛盾,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宗教供养多少能体现一个人的信仰虔诚度,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宗教供养不能体现一个人的信仰虔诚度。
  
  原标题 藏传佛教信仰的现代转换

(责编:王东)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