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观世音六字神咒
“玛尼”,即佛经观音六字神咒的简称,汉字音译为嗡、嘛、呢、叭、咪、吽,是藏传佛教中最受尊崇的一句祈祷语。藏传佛教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莲花部观世音所传的真实言教,故又称六字真言。这六个字,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全部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藏传佛教认为,藏地是观世音菩萨发愿脉之地,表示对规音菩萨度化的于“六字真言”只要一见一闻一触,就能证悟清净菩提心,除却一切烦恼,断除一切垢染,具足一切功德。藏传佛教信徒把“六字真言”当做自己尊崇至上的法宝,不仅把它印制在经书上广为传颂,镌刻在大大小小的“玛尼”轮上时时转动析祷,永远随风张扬的风马旗经幡上,还铭刻在雪域无处不见的石头上,使自己能够每时每刻看到、听到、感受体悟到“六字真言”的神圣法力。
无所不包的玛尼石刻造像
“玛尼”石刻表现的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早期主要有反映苯教拜物意识的图符,如龙、鱼、日月、雍宗图符及各种鸟头兽首人身像、后来主要是以观音六字真言神咒、佛教经文箴言、祈祷语为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出现了大批形象生动直观的佛教神抵造像,如佛祖、菩萨、诸天、明王、神灵、教派祖师等造像、各种佛教图符、象征物及装饰图案等造型形成了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多种多样的类别体系和风格特点。“玛尼”石刻表现的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1、灵兽动物类;2、兽头人身神抵护法神类;3、经文咒语、六字真言及其他符号类;4、佛、菩萨、高增大德类。前两类与藏族早期苯教文化乃至更早一些的原始信仰自然崇拜有关。后两类则属于佛教内容,是佛教文化传入藏地之后的产物。
观音六字真言神咒、佛教箴言咒语、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是“玛尼”石雕刻表现的主要内容。其雕刻字体变化多端,极富装饰意趣。雕刻手法或精细人微、或大气豪放、或秀美阴柔、或稳健阳刚。其表现形式或独立成体、或数十一组、或数百上千排列展示、或成万上亿层层叠叠组合堆砌。
佛教经咒符号和吉祥图案是“玛尼”石堆中的重要内容。它往往穿插于经文与造像之间,与繁密工整的经文雕刻形成既和谐统一,又对比鲜明,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还以活泼生动的图纹造型点缀和丰富着“玛尼”石刻的表现内涵。其繁富与简朴、规整与多变、自然与雕琢、精巧与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堪称是书、画、工艺、雕刻的完美合壁。
在“玛尼”石堆中还能见到不少动物形象。经过变形神化为乌首、兽首人身的神灵造型,虽千姿百态,动作夸张,但天趣十足,质朴可爱,极富想象。这些随意雕刻的作品,大都信手雕刻而成。雕凿痕迹大刀阔斧、节奏明快、有一气呵成之感。
“玛尼”石刻中同样是表现宗教题材的佛、菩萨、护法、尊者等宗教内容的作品,但却被雕凿成形态简朴、线条粗扩流畅、意境清新、拙中见巧、天趣横生的雕刻作品,已远远超越出宗教造像量度仪轨法则所必须严格依照的桎梏,而独成一体。“玛尼”石刻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民间艺人卓越的智慧技巧将这些雕刻品表现得多姿多彩,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