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首页 > 藏传佛教 > 政策与研究 > 研究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一)

康·格桑益希   发布时间:2014-02-10 10:52:00   来源:西藏大学学报

  原标题: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顾名思义产生于民间,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与广大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方式、审美爱好相一致的一种艺术。是相对于上层宫庭艺术、寺院艺术、文人艺术而植根于民间,生长于民间千家万户之中,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它也是在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形成的先期传统美术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质野、拙朴的美术个性,世世代代延续不衰,应用最为广泛普及,且生命力极强的大众艺术。

  阿里古格作为藏族古本土自然宗教——苯教文化的发祥圣地、古象雄文明的中心和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摇篮,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以象雄称谓的以阿里古格为中心的辽阔的藏西北地区,就已有其独自发展、发祥孕育、自成体系的悠久历史,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有影响的地域文化风格特色和积淀丰厚的民间文化富矿。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复兴,寺院的广建,带动了藏传佛教美术的全面发展,深刻影响着藏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为藏族民间美术的拓展,作出了积极的铺垫。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既延续着远古本土原始美术、苯教文化中石文化、陶文化、岩画及早期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品中单纯质朴的传统,同时又顺应社会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创造、演进和丰富着民间艺术本身的体式种类。尤其是在藏传佛教后宏期,阿里古格民间美术置身于佛教复兴上路弘法的大潮,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保持本土自身深厚传统根基和体貌风韵的前提下,其内容形式、规模水准都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一时期表现出的许许多多新韵独特的民间美术体式,其内容和形式既是对人为佛教艺术形式的补充、完善和丰富,又是对本土民间美术的拓展和延续。阿里古格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以“擦擦”脱模泥塑、“风高”旗、“玛尼”石刻、城花彩绘、建筑木雕等最具代表性。

我要留言:

         
热文推荐
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频道导航
中国西藏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hina Tibet Online
E-mail: webmaster@tibet.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336000
京ICP备 140568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