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文经籍中,有关度母的缘起另有一则传说:在无量劫之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每日不辞辛苦,救度着大批众生有情。可是有一天,当他睁开圣眼观察时,却发现挣扎在六道中的众生有情并未减少,不忍见众生有情之痛苦而流下悲心之泪,一颗又一颗的泪珠凝聚成了一个泪的海洋,泪海中生出一朵美丽的莲花,从中化现出度母,并安坐在上面发愿说:“请您不要灰心!我当伴随您一同救度众生!”于是,观世音菩萨与度母女神并肩携手,每天救度着无数众生有情。
这是说,度母是由观世音菩萨泪水浇灌的莲花中化现而生,被观世音菩萨的悲悯之情感化,而作为其臂膀共同救度众生有情,脱离生死轮回苦海。因此,不少人也认为,度母本身为观世音菩萨的泪珠化现,所以,是观世音菩萨的一个化相。
此外,在汉文“大正藏”《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中则记载道:“入于普光明多罗三昧。以三昧力。从其面轮右目瞳中大放光明。随光流出现妙女形。住于殊胜妙色三昧。无价杂宝而为严身。如融真金映琉璃宝。所谓成就世出世间密言之要。能息众生种种苦恼。亦能喜悦一切众生。遍入诸佛法界自性。犹如虚空平等住故。普告众生作如是言。谁在受苦谁在流溺生死海中。我令誓度。”[3]
这是说,度母(即多罗菩萨Tara,印度佛教中的称谓)由观自在菩萨眼中放大光明而生,誓言以慈光遍照一切众生,如同慈母一般,以平等、怜悯之心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成就各种事业,令众生心满欢喜。与藏文典籍记述不同的是,度母从观自在菩萨右眼大放光明而产生的。
不论度母是益西达娃或慧月公主修成的菩萨,还是观世音菩萨大放光明而化现,最主要是皆与观世音菩萨有着不解之缘,并以佛父、佛母之化身化现,结成佛教形相寓意上之完美体性。所以,如果说观世音菩萨为三世诸佛之悲心化现,那么度母则是观世音菩萨为救度或利益众生之化现,二者为相辅相成的同一体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度母与观世音菩萨是以佛父佛母、主从菩萨的身份出现的。度母“遍游无量无边世界。还至佛所右绕三匝。头面作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合掌恭敬持青莲花。瞻仰菩萨受教而住。”[4] 在印度的鞮罗择迦寺,供奉着观世音自在菩萨、佛陀与多罗女神(度母)构成三位一体的威严的黄铜铸像[5]。可见,度母与观世音菩萨的关联既是垂直的,又是水平的。无论怎样悉皆表明,作为女性神灵的度母不仅在佛教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被世人所崇拜。唐代高僧玄奘(公元633—645年在印度游历)在他的《大唐西域记》记载道:“满胄王铜佛像北二三里,砖精舍中有多罗菩萨像,其量既高,其灵甚察。每岁元日,盛兴供养。邻境国王、大臣、豪族,赍妙香花,持宝幡盖,金石递奏,丝竹相和,七日之中,建斯法会。”[6] 这是公元7世纪时,在印度河流域人们供奉祭拜度母的盛大场景。从中不难看到,度母崇拜的盛行以及享有的地位。
然而,要说明的是,诞生于古代印度的观世音菩萨,在他的故乡古印度、在雪域高原、在东南亚的大多地方,都是一位以大悲名世的男性神灵或菩萨出现在寺院庙宇之中的。可是到了我国的汉地,观世音菩萨却逐渐演变成为女性神灵,且还有“水月公主”、“送子娘娘”等三十三个分身或化身。故此,许多藏族人在内地见到女相的观世音菩萨时,常常亲切的称其为“汉地的度母”。
绿度母(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