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的突破,一是藏传佛教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从传统经院式教学转变为现代院校式教育,既继承藏传佛教优良传统,又吸收现代教育新方法,使藏传佛教高级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渠道拓宽;二是创立并成功实施了藏传佛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包容了各个教派的高级学衔制度。今天,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自身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和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以佛学专业为主体,以藏传佛教为特色,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高规格、多层次的藏传佛教综合院校,是我国培养和造就藏传佛教优秀人才的最高学府,是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单位。
学衔制度
2003年以前,培养转世活佛、造就爱国爱教的高级宗教人才是学院的主要任务;2004年以后,着手创立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成为学院工作的重要任务。高级学衔制度的创立,是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标志着藏传佛教教育进入了学衔教育的历史新阶段。
藏传佛教新的学衔制度,是在借鉴藏传佛教各教派学位考试的历史传承基础上,采取现代教育的方法创立的一种全新的学衔教育和授予制度。它包容了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具有团结、进步、民主、和谐等特点,有利于培养藏传佛教优秀人才,有利于促进藏传佛教寺院的自身建设,有利于调动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2004年,高级学衔制度创立,成立了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和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2005年10月,藏传佛教首届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隆重举行,11位学富五明的高僧荣获首届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这是藏传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在藏传佛教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此后,每年都有11位学养深厚的不同教派学僧经过在佛学院的学习深造之后,通过高级学衔考试,获得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截至目前,已经有44人荣获“拓然巴”高级学衔;有11位学员正在学院学习、深造,积极备考今年9、10月举行的高级学衔毕业考试和学衔考试,藏传佛教高级学衔的教育和授予活动已进入常态,学衔教育制度初步建立起来。
学员参观现代农业
佛学院学员们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图为在其他寺院参观时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