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的佛阁(资料图)
我醉心歌唱,
行吟漫游,
城复一城,
村又一村。
我看见如来佛陀,
他功行圆满。
据说这首诗是佛陀弟子中最著名的诗人牟自在所写。这种以诗歌形式赞颂佛陀功德的文学传统,从古印度佛陀时期一直延伸到了雪域高原的藏族古代文学之中,并成为藏族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和叙事传统。
自吐蕃晚期,龙树大师的《百智论》、《修身智慧树》等佛教诗歌被译成藏文后,对藏语佛教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若从米拉日巴尊者的佛教诗歌“道歌”算起,到清末藏族诗僧米庞嘉措及根敦群佩的诗歌为止,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藏族僧人创作了大量的佛教诗歌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藏族文学史的思想内容,而且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诗歌创作技巧和诗歌美学传统。而作为藏族史籍记载最早的僧侣诗人便是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苦行僧、噶举派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尊者。
位于西藏山南洛扎县的赛嘎谷多寺静静地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吉曲河边。这座高九层的碉楼式寺院,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据《米拉日巴传》记载,该寺不仅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还是玛尔巴大师为了消除弟子米拉日巴的深重罪业,令其亲自修建的寺院。许多世纪以来,赛嘎谷多寺成了噶举派以及无数藏传佛教信众朝拜的圣地之一。
公元1040年(北宋仁宗宝元三年),吐蕃王朝已经灭亡了近一个多世纪。当年八月,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诞生在西藏吉隆县一个富农家庭,全家以经商务农为生。由于米拉的祖父和父亲都善于经商,因此他们的家境虽称不上豪富,也算是当地较富裕的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