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IT之父尼玛扎西:拉近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T-
T+
评论 收藏打印
作者: 赵越发布时间: 2017-11-03 10:07:46来源: 西藏商报

尼玛扎西,1964年6月出生于拉萨,被诸多媒体誉为“西藏IT之父”“西藏信息革命的炼金师”“西藏计算机研究领域的领头羊”,是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988年,尼玛扎西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西藏大学执教。之后,他所做的努力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拉近西藏与世界的距离,让世界了解西藏,让西藏认识世界。

第一次进机房 尼玛扎西手心汗津津的

尼玛扎西从小就迷上了《科学画报》一类的科普杂志,也喜欢阅读各种科幻小说。这些书仿佛就是尼玛扎西打开科幻世界大门的钥匙,他从小就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很神奇的机器——计算机,并且非常想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父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尼玛扎西说,母亲总是相信他会做出一番成就,但从不给他任何压力。母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一直是很努力的,我们都知道,只要你尽力了,结果怎样没关系。”

后来,尼玛扎西读大学时毅然选择计算机科学专业。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进微机房时的情景。“参观学校机房的那一天,别提心里多紧张了。想象中的事物就要出现在眼前,我手心里汗津津的。计算机高深莫测的构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心里一半是畏惧,一半是想要了解它的求知欲。”尼玛扎西说。

1988年,尼玛扎西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西藏大学执教。他利用自己所学,研制了西藏大学第一套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成功背后的付出,只有当事者知晓。那时,他每天都工作到下班后,甚至深夜还在加班。碰上节假日,就提上一壶开水,带点干粮,泡到机房里,一干就到深夜……

带领研究团队制定藏文编码国际标准

众所周知,藏文上下左右拼写,是一种具有二维结构的拼音文字。在《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之前,藏文信息处理时将藏文的上下拼写结果视作一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并自定义编码,致使藏文信息处理困难且无法交换,严重制约了藏语文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1994年底至1997年7月,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尼玛扎西带领研究团队主持研究制定《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研究团队先后提交了6份标准提案,最终的提案在深入分析藏文相关文法及文字构成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文字的编码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使用藏文基本字符和组合用字符编码所有藏文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虽然只规定了藏文的基本字符和组合用字符集合、编码表示及其实现规则,但是可以编码几乎所有的藏文,奠定了藏文信息技术发展的技术基础。”尼玛扎西的语气中,流露着一种自豪。1997年7月,提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确定为《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使藏文成为我国第一个制定完成编码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1998年1月1日起,该标准作为《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16959-1997)国家标准在全国颁布实行,全球藏文信息处理都遵循上述标准。

尼玛扎西可以说是西藏最早从事计算机专业学习和教学的人,在教学之余,他选择了藏文软件的开发。选定方向之后,尼玛扎西在学术的田野上刻苦耕耘近三十年,填补藏文信息技术领域一系列研究空白,构建藏文信息技术和藏语计算语言学基础理论,突破藏语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开辟藏文通信技术研究方向,在信息技术标准制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软件研发等领域做出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责编: 央卓)
用户名密码注册
发表评论
最新最热
  • 观察/
  • 文化/
  • 宗教 /
  • 旅游 /
  • 秘闻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老西藏精神
  • 尼玛嘉措:红军走过的地方
  • 亚格博:形色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