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经幡闻名整个西藏,尼木流传着一句俗话:“只要有卖经幡的地方就有尼木人”
在西藏制作经幡的主要分布在尼木县内,拉萨好多卖经幡也是尼木人。尼木经幡手工细致,工艺精湛,尼木盛产经幡闻名整个西藏,西藏境内经幡大部分出自尼木人之手,尼木流传一句俗话:“只要有卖经幡地方就有尼木人”。
尼木经幡为纯手工制作,在经幡上印图案和文字用的刻板是尼木县普松乡产的刻板。艺人们首先在刻板上涂上颜料,然后把各种颜色布料平放在刻板上,用一种像刷墙用的工具开始来回刷,然后把印好图案的布料按照不同需要剪成一块一块。作为西藏的首府城市,拉萨的经幡,形制风格较为统一,图案严谨而富丽,无论宗教感还是艺术感都显得正统一些。雕版偏重严谨、富丽,表现内容很宽泛,小至一字一马一塔、一句咒语,大至描绘“天界神灵居处”、“如意宝树供养图”等。形象纷繁,线条细密,刀工考究,印刷上选布择色一丝不苟。从横贯于布达拉山与药王山之间那一串串万国旗般随风飘舞的风马旗,人们更多能感受到的是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所特有的正统气象。
尼木经幡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独特的手工技艺,主要用于宗教用途,对藏族人来说不可或缺,广泛流行在西藏境内和其他藏区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变等,人们对传统的手工工艺需求量相对减少。同时,因为制作经幡很枯燥,现在的很多年青人都不愿从事这门学艺。
近年来,尼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抢救性保护,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并认真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尼木经幡制造工艺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传承这一工艺,尼木县政府在县城建有民族手工艺园,此工艺也纳入其中进行保护和传承,计划陆续举办经幡制作培训班,开展交流活动。
记者观察:
诗人海子写到:“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五彩经幡不仅在藏区的宗教和人民生活中有无可替代的位置,更装点陪伴了西藏的天空和大地,象征了西藏人民追求美好与幸福的勇气和愿望。在广袤的西藏大地上,在山口、在湖边、在林间看见“风马旗”,就让我们的心跟着它一块飞扬!
原标题:格桑:扬起“风马旗”向幸福出发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