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顿珠正在细心捆绑藏香。高加库 摄
导读:
进入西藏的第一感受,除了高原反应,绚烂的颜色,就是无论是庙宇佛堂,还是百姓人家,都会若有若无地闻到一种特别的味道:似药非药,似香非香,没错,这就是藏香。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巴村、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竹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而尼木县吞巴村生产藏香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大的藏香原料生产基地。2008年6月,尼木县吞巴村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一种香味,既浓烈又神秘,既独特又古幽,既宁静又自由,既大雅又寻常……它缠缠绕绕地渗入人们心灵深处—这便是藏香!藏香是西藏民间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一方面人们用它朝圣拜佛、避鬼驱邪,另一方面可以让空气清洁、心情愉畅。藏香的生产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它无时无刻地伴随着藏族人民的生活。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纯手工制作的尼木藏香更加弥足珍贵,每一根尼木藏香都是当地深远的文化底蕴和尼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说藏香,不说尼木县吞巴乡,就和说足球不说巴西一样
我们沿318国道一路向西,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沟里暗香浮动,这里就是闻名藏地的尼木藏香产地吞巴乡,也是藏文创始人、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千百年来,吞巴的百姓依靠这里充足的水源、优越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别出心裁的工具及独到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生产出了闻名遐迩的“尼木藏香”。
过了一座小桥,是一片开阔的坡地,蓝天白云,远山近树,绿草茵茵,溪水淙淙,大约10来部水车在转动,每部水车旁堆着磨盘大的橙黄色的柏木泥。古老的水车和橙黄的柏泥为村庄添上了最美的色彩,一切的一切,无不告诉你:这里是尼木,这里是吞巴……芬芳在藏香的氤氲里,带着传奇,悄无声息地在藏族人的生活里,消耗、繁衍、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