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旁多藏刀制作传承人占堆:千锤百炼成“一刀”

魏山    发布时间: 2014-05-21 10:30:00    来源: 西藏日报

  导读:

  藏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精湛高超的制刀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间刀文化,充分显现出藏族人民的睿智和灵秀。而旁多藏刀与常人印象中的藏刀大为不同,这类藏刀无论是刀柄、刀身,还是刀鞘都制作得非常简朴,但却以历史悠久、钢质优良、刀刃坚韧等优点享誉整个藏区。


藏刀制作传承人占堆现场制作旁多藏刀。高加库 摄

  离开热振寺后,记者开始奔赴下一个采访点。

  时值五月,蜿蜒起伏的盘山路旁,草木茂盛,溪水潺潺。阡陌纵横处,藏族群众正忙着修渠备耕。三五成群的牛羊,则悠闲地在田边地头刨食。远处,牧民的帐篷随意洒落在星星点点的柏树林中,偶尔可见一缕缕炊烟自帐篷顶上婀娜飘逸,显得自然而宁静。如此风景,大概为“浑然天成之地”(林周,藏语意为“浑然天成之地”)所独有吧。

  下一个采访点,依然是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

  江多确实是一个艺术家汇集的村落。这里除了中午刚刚采过的热振卓舞,还有唐卡绘画家、木艺雕刻家等。而我们此次的采访对象,却是旁多藏刀制作传承人——占堆。

  说起来,这里还有着一个小小的插曲。原来,当随行的林周县文化局副主任边巴索朗告诉记者旁多藏刀制作的传承人就在这唐古乡江多村时,让记者感到颇为不解,“旁多藏刀”,顾名思义,传承人应该在旁多啊,怎么会来到唐古乡?来到江多村呢?

  “旁多藏刀制作确实有一位优秀的传承人在旁多,不幸的是刚刚去世。而江多村的占堆,是从旁多乡搬迁到江多村的,也是目前能够熟练掌握旁多藏刀制作技艺为数不多的人了。”

  这门家传的手艺已延续了100多年,材料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准备,工艺流程至今也一直没有改变

  “叮当……叮当……”久违的打铁声,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手工业盛行的年代。

  当然,也将我们带到了占堆的家。在这片柔美静谧之地,旁多藏刀这个血性的符号,依旧炉火纯青。

  占堆正坐在自家后院不到20平方米的作坊里,点燃木炭堆上的一把干草,摇动鼓风机,炉子很快火焰腾腾。一块方形铜板被占堆放置在火焰中烧红,继而取出,声名远扬的旁多藏刀的制作就这样开始了第一道工序——刀鞘的制胚。

  “这个工作坊是林周县驻村工作队去年花了1万多块钱帮着盖起来的。”占堆笑着说。

  现年64岁的占堆,是旁多藏刀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他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技艺,边学边做,迄今已有49年的历史了。回忆起青年时期学习制刀的过程时,他说:“最先开始学的当然是拉风箱。”

  也就是在这看似简单的拉风箱过程中,占堆开始慢慢学会掌握火候,然后一步步踏上制刀的征程吧。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