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薪火相传 文化流芳——记察隅木碗传承人罗松群培

金玉杰    发布时间: 2014-05-16 10:27:00    来源: 西藏日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罗松群培和他的木碗。“这些木碗的花色和纹络是很难见到的,因此它们的价格也不菲。”罗松群培指着带来的四个色泽明亮的木碗向我介绍着说。

  罗松群培是来自察隅县上察隅镇阿扎村的民间艺人,这里的木碗闻名四方。作为村里唯一的一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察隅木碗制作技艺)传承人,罗松群培制作木碗的技艺也很有名气。现在许多农牧民要求订做,他制作的木碗色泽鲜艳,华丽大方,深受顾客喜欢。

木碗的造型各异,用途也有所不同 摄影:杨旭
木碗的造型各异,用途也有所不同。摄影:杨旭

  老手艺曾盛极一时

  木碗在藏区是非常常见实用的日用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察隅县上察隅镇目宗村、阿扎村等地的木碗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是凝聚民族文化内涵的物品。木质细密坚硬,花纹别致美观,木碗不变形,不龟裂,不褪色,经久耐用,便于携带。

  木碗制作技艺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技艺,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木制品由最初的生产生活工具,发展到现代的工艺品,几经岁月冲刷、沉淀和提炼,时至今日,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作为有名的木碗村,从前阿扎村里很多的人家都能生产木碗,然而,近年来,村里会木碗制作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我的手艺是父亲传下来的,从小耳濡目染,让我对木碗制作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起这门手艺,罗松群培回忆说,上世纪初,村子曾因制作木碗而闻名周边县区。打记事儿时起罗松群培就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每天帮着父亲打下手,在玩耍中“学”了不少手艺。说起过去的辉煌,罗松群培颇显自豪,“以前会这种手艺的人很多,村里男女老少都有一手儿,像我这样能掌握木碗制作全套手艺的人不下二三十人。”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