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继业和他的油画作品 摄影:马静
1987年,画家薛继业第一次进入川西藏区红原县,创作了石板组画《玛尼边边红》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同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还在上大学的薛继业第一次到达红原,在他眼里那是另外一个世界,活生生的牦牛、穿着皮袄放牧的牧民、身着绛红色僧衣的喇嘛……第一次听到视力所及之处藏族小姑娘的歌声,第一次吃喝酥油茶吃糌粑,第一次骑马,第一次看藏式宰羊,第一次吃手抓肉……他们会拔掉胡子,女人放牧,男人缝皮袄,他们随身带着一个吓唬狗用的“流星锤”,到处是那些刻了字的玛尼石,随处可见的风马旗,他们把牛粪贴在墙上晒干然后当柴火烧,他们走路的姿态……这些,让薛继业很是兴奋。
在广袤的红原大草原上,薛继业仿佛已经忘记画画,将自己置身于牧民的生活中,红原的藏族人高大英俊,鼻子直挺,面颊冷峻,目光从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学的毕业作品创作中,薛继业的第一张作品是典型的红原人物侧面肖像。
薛继业的水彩画
毕业后的二十多年里,薛继业的油画一直习惯保持灰暗,画里的内容从最初的极度繁复越来越趋向单纯简单,简单到最后只剩下无特征的人体了,他说:“虽然我喜爱这种单纯的描述,让你回避那些无意义的繁文缛节,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人性中本质的、无法解决又没有答案的问题,但这种方式往往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死胡同,作为绘画的乐趣慢慢趋于单调,我甚至很多年没有画过衣物,更不用说日常物品,我开始怀念年轻时候画画的状态,一个瓶子杯子画好了也让自己激动。”
当朋友相约去西藏时,他突然想到或许可以利用此次机会将自己打乱重组一下。一直以来灰蒙蒙的、冷静而有些忧郁的色彩,相对于西藏明亮的光线色彩又渗透着所习惯的那种灰色情绪,是打乱积习最合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