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老阿妈 图片来源:网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时节,阿妈巴桑普次,慈祥的笑貌,便会在我的梦中浮现,使我难以忘怀!
说起我与阿妈巴桑普次的缘分,还是从她的女儿次仁卓嘎开始的。
1976年,我从部队复员后,正准备去西藏农村插队落户。看到上海《解放日报》上署名“复旦大学中文系 次仁卓嘎(藏族)” 的一篇文章,我如获至宝。文章不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位西藏翻身农奴的女儿,竟能成为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而且,还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真是了不起!
于是,我立即给她写了一封信,不久,便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信写得真好,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她在信中说:到西藏农村当农民,你不是第一个,倪惠康和李德祥,他们俩也不是第一批。早在60年代末。就有一批北京知青到西藏插队落户的。她说作为西藏翻身农奴的后代,真诚地表示欢迎我们!和西藏人民一起建设西藏。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力透纸背!使我无法不感动!见信后,我特意跑去复旦大学看她,并邀请她去我家,请教她西藏的许多知识,彼此情投意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1976年4月,我要去西藏了,她委托我带一个大口保温瓶,给她在日喀则的阿妈,并告诉我可以送到在拉萨的西藏歌舞团,她的同事会帮助送到日喀则的。五月初,我一到拉萨,就找到了西藏歌舞团,把保温瓶送了过去。在拉萨学习培训后,我被分到了日喀则,我立即去了歌舞团,把保温瓶又要了回来,想到日喀则后,亲自送到阿妈家中。
阿妈家住在日喀则城关镇槁林,没有具体的门牌号码。当时我一句藏话都不会,也没有翻译,只是拿着一张次仁卓嘎的小照片在槁林附近询问。好在那地方不大,很快就找到了。阿妈家的墙壁上,挂着好多张次仁卓嘎的照片,我真是喜出往外,否则我也无法确认那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