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丹
曹子丹的画室并不大,却别有味道。除了几幅显眼的、正在创作中的唐卡作品外,满满一书架的碟片,和整架子的书,常令来访者惊叹。这里构筑起曹子丹几乎全部的生活和他的精神空间。曹子丹自创作唐卡开始,心沉到更深的静处去,生活也变得越发简单。看似单调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外人无法轻易走入的内心世界,真诚独立,沉静安宁,而唐卡、音乐、文字、啤酒,是通向这个世界的入口。
“磨心”的唐卡
西方的西藏研究者曾经有一种争议,认为唐卡并不属于艺术范畴,其核心就在于“度量经”的使用,因为在西方的艺术观念中,如果一幅画要靠尺子做精确地测量,就是非艺术了。
在曹子丹的家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度量经”。这种全世界画种中只有唐卡才拥有的古老测画标准,被称为经典,世代传承,这也是唐卡的精髓之一。曹子丹很喜欢打度量经的感觉,这是一个磨心的过程,要能“坐得下来”。现在他的老师也已不强调他的绘画技巧,而只一心教他度量经的画法。
一旦开始动笔,心就要沉得很静。用曹子丹自己的话说,即使在旁边放鞭炮也惊动不了他,这是常年画唐卡磨出的定力。因为唐卡的线条多,身体或意识一动,线条就会不流畅了,甚至呼吸吐纳都至关重要,所以在勾长线条时,曹子丹会习惯性地先深呼吸,然后让气一点点呼出,才能保证线条的自然流畅。尤其画“寂静相”时,虽然从线条上比“忿怒相”简单得多,但是在心境上却要更难,“心如果不静,画就少了灵气”。
沉入这个画中的世界,常常使他想起自己14岁,第一次进藏区时的震撼和兴奋。寥廓天地间,和奔放的藏民闹在一起;第一次看到“忿怒相”时,那种震慑心灵的力量,让他有一种想留在西藏的冲动。想起2006年,自己从伦敦大学学习西藏艺术史归来,进藏拜西藏大学艺术系教授丹巴饶旦为师,学画唐卡,两人常并排而坐一整天,边画边聊,无话不谈,偶尔还能喝到老师泡的咖啡。也是丹巴老师,鼓励他将西方的绘画技巧融入唐卡创作,使他毫无顾忌地迈开步子进行自己的创作。这些单纯美好的日子常令他怀想。
现在,曹子丹在保留古老唐卡画法的同时,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技法融入其中。他指给我看一幅提香的作品,现在他作画时,在颜色运用上,会大量参照这一类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传统唐卡基本都是单色,大红大绿的视觉冲击力过强会带来一种副作用。曹子丹将西方油画中大量使用的“灰色”,运到到唐卡的色彩中,不仅使画面颜色、层次更丰富,也增添了一份雅致。他还将传统唐卡中过于繁复的背景弱化,以单一的颜色,突出主神的形象,这其中也有西方的绘画理念。当然,两者融合中,也需要克服一些问题,比如油画布相比水粉纸和西藏的棉布,显得过于粗糙,勾画唐卡线条时很费力,曹子丹花了很长时间才突破了这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