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藏族女博士后卓嘎在进行气象分析。
到过西藏的人,都会为那里触手可及的湛蓝天空和洁白云朵而陶醉。然而,在西藏第一位女博士卓嘎的眼中,这里的天空却总是变化万千。
在卓嘎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那曲地区发生的一场雪灾至今还记忆犹新。卓嘎说,“那场严重的雪灾对我内心触动很大。当时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准确预报天气变化,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当时已经从南京气象学院大学本科毕业的她决定继续深造,学习更多本领来认识这变幻多端的高原气象。
求学之路紧张而艰辛,为家乡气象事业作贡献始终是卓嘎最大的动力。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硕士学位,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学博士,接着又是韩国延世大学大气科学系博士后,卓嘎的学位越来越高,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青藏高原的万千气象一直是她最大的牵挂,她的学习研究也始终没有离开过高原气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是卓嘎的博士生导师,他对卓嘎印象很深,“卓嘎对学问的追求和独立思考能力非常突出。她不只是想拿一个博士学位,而是真正想学东西,真正想解决科学问题。”
卓嘎的博士论文《青藏高原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及其东移影响的研究》,对夏季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诊断分析,并结合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尺度模式,对青藏高原对流系统发展和移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为青藏高原对流系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模拟和预报高原对流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进一步提高青藏高原天气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极具意义。
从韩国延世大学大气科学系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卓嘎放弃了国外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良好生活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到家乡。“我对西藏的感情,不是说工作条件好、机会多就可以替代的。”卓嘎说,“能够把外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的气象事业上来,我觉得非常自豪。虽然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尤其在野外采集数据时更为艰苦,但是能够得到宝贵的科研数据,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占我国陆地面积约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而复杂,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其所起的作用,对我国东部地区及整个东亚天气的变化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就气候变化而言,青藏高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动区,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及环境变化的监测分析,可以更早获得全球变化预警信息。
目前,卓嘎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青藏高原灾害性天气过程、高原对中国东部地区暴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数值天气预报和卫星资料同化技术、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及其应用等方面。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我所承担的青藏高原地区气象研究项目,能够为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提供灾情监测信息,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带给社会的经济损失。同时,深化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及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对于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的提高,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卓嘎说。
但是,高原气象研究与平原气象研究是很不一样的。卓嘎告诉记者,“高原气象研究侧重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另外还有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这也是高原气象研究的难点。”
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建立数值预报模式,再把观测到的初始气象资料输入到模式当中,计算出未来的天气状况,所以数值天气预报首先就要有观测资料。但是,高原上的观测资料是非常少的。
“高原土地辽阔,地势复杂,还有很大一片无人区不可能设立观测站,因此观测站非常稀少。观测资料、模式本身参数化方案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可预见性,都会影响到数值预报的准确率。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平原地区预报天气情况会很好,一旦到了高原上,遇到复杂的高原地形,预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此外,缺乏先进观测仪器和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也曾经让卓嘎开展科研工作时步履维艰。
“不过,现在的科研条件获得了很大改善。很多价值不菲的先进大型科研设备都已经配备得比较齐全了。特别是我们研究所承担了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的大型科研项目,也获得了很多资金支持。”卓嘎高兴地说。
面对研究中的难题,从不服输的卓嘎乐在其中,“工作中的乐趣需要自己去寻找和体会。研究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接触到其他新学科,这些都带给我很大的乐趣。”
细细算来,回到西藏工作后,卓嘎已经以项目主持人或者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15个科研项目。虽然已经取得不少科研成果,卓嘎却总是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气象工作者,刚刚开始一个研究阶段。我热爱我的家乡,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多的成绩,使家乡变得更加美丽。”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