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光(中)与藏族学生在一起。(资料图片)
周红光,1.63米的个头,体重不足百斤。很难相信,外表如此柔弱的她,为了藏族学生竟变成“拼命三郎”。26年教师生涯,21年西藏班班主任经历。学生们称她是藏族学生的“汉族妈妈”。将近220名藏族学生,在她悉心照料培养下茁壮成长,成为西藏建设的有用人才。
将带好西藏班视为神圣职责
1989年,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学校暨第四高中开始承担教育部的智力援藏任务,开办西藏中专班。学校把西藏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交给了优秀教师周红光。1994年,西藏班重选班主任,学校领导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到周红光身上。那时的周红光业务突出,是营口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然而,周红光却一连几个晚上失眠了。当西藏班班主任费时费力不说,当时她的女儿刚刚5岁,在物资部门工作的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婆家不在市内,父母身体不好,都帮不上忙。但是,辗转几天后,周红光还是勇敢地接过了这个重担。她深知,办西藏班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的一项特殊政策措施,它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周红光心中确立了一个朴素的信念:带好这些藏族孩子,让他们对民族的建设和发展有影响、有作为、有贡献。
1994年秋季新学期开学,40名藏族学生如期而至,33岁的周红光开始与藏族学生结缘。
身为母亲,周红光特别理解这些孩子,从几千公里之外的高原来到营口,告别家乡和熟悉的生活环境,远离父母亲人和伙伴,最需要的是关爱。
周红光在学生没有到来之前就开始“做功课”。她一个个翻看学生档案,看完照片再看简历,从名字到家庭成员,从毕业学校到习惯爱好,尽量做到心里熟知每一个学生,一见面就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到来的第一天,周红光就对着那个瘦瘦的男孩子说:“罗扎西,你足球踢得挺好啊!”罗扎西瞪大眼睛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还知道,你是重庆西藏中学的球星!”丹增曲珍也一下子就被周红光认了出来:“你就是自治区的三好学生曲珍吧!”老师竟然知道自己,这让刚刚来到异土他乡的藏族孩子们倍感亲切。
用爱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
为了照顾好西藏班的学生,周红光把家搬到学校,一家三口在一间办公室里一住就是3年。
西藏和营口有3个小时的时差。学生们刚到营口时总是睡不醒,早上更是起不来。周红光早上6点到宿舍挨个叫醒他们,直到看着他们去吃早餐、上课。晚上学生熟睡之后,她又跑到宿舍,看看门窗是否关好,孩子们的被子是否盖好。
学生们从西藏来到营口,三五年回不了家,衣、食、住、行都得由老师负责。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也才17岁。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从气候、饮食、风俗习惯,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他们都要慢慢适应。接下来的日子里,周红光用爱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
学生入学后,她发现有的男孩子不愿意洗澡,内衣也不常换,踢完球的鞋堆在床下不洗。教室、宿舍常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周红光从《西藏日报》上找来一篇名为《勿以民族习惯掩盖其不良行为》的文章,印发给学生,然后开班会、讨论,学生们开始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周红光趁热打铁,把每周六定为卫生日,安排他们洗澡、晾晒被子。她从家里拿来洗衣粉、肥皂给学生,帮他们清洗换下来的衣服。
从“世界屋脊”一下子来到东北平原,很多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有的学生头痛、发烧、呕吐,有的更加严重,患了肺结核病。为减轻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周红光有空就来到宿舍,与他们拉家常。她还抽空把学生们领回家里,给他们包饺子、炖牛肉,学生们的身体很快得到康复。
1999年3月的一个夜晚,周红光下课回到家里已是9点多了,女儿正在发高烧。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有人来告诉她,学生格桑曲珍肚子疼得直打滚。她把女儿交给丈夫,立刻把格桑曲珍送到医院,是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她一夜没合眼。术后第三天,她炖了一锅鸡汤,格桑曲珍流着眼泪说:“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毕业后,格桑曲珍返藏工作。那天,周红光接到格桑曲珍的来信:亲爱的周妈妈,请允许南疆的藏族女儿格桑曲珍这样称呼您,因为与您相识是我的福分,我多么渴望回到您的身旁。12月5日是您的生日,请让您远方的女儿为您祈祷,向您祝福,扎西德勒!
可是,为了这些藏族学生,周红光却顾不上自己的家。多少个夜晚,女儿生病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她却守护在藏族学生的身边。父亲患重病在北京住院、婆婆在沈阳做手术,她都没有时间去护理,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学生,一节课也没有落下。
摸索出适合藏族学生的教学法
藏族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有的入学成绩只有20多分,尤其是发音不准,周红光给他们纠正多次都不见成效。于是,她就从音标开始教,再到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段对话。
周红光很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藏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法。英语课上,她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会话,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搞口语比赛,根据学生的爱好和专长成立各种课外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没有现成的西藏班英语导游教材,周红光就和西藏旅游局联系,要来西藏各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她把这些编成教材,然后领着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练习。到毕业时,学生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周红光与学生沟通有一个特别的方式,那就是让学生写周记。周红光告诉学生,周记内容随便写,“你家里的事你学习上的事,你感到憋屈的事,你对班级的建议,甚至对老师的要求和不满都可以写”。周红光每周把学生的周记收上来,仔仔细细看一遍,然后逐个批阅。很多时候,她批阅的内容比学生写的内容还多。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最爱看你写给我的东西了。”很多学生把她的批阅文字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而周红光也在学生的周记中发现着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该疏导的疏导,该关爱的关爱。所以她的工作总是有的放矢,胜券在握。
二十一载春华秋实,6000多个日日夜夜。周红光培养出了一大批藏族人才,这也是周红光最大的欣慰和骄傲。2000年毕业的英语和日语导游班的40名学生全部考上西藏大学,目前他们已经成为西藏旅游业的生力军。2008年毕业的高中班,95%的学生考上全国各高校。
更让周红光欣慰的是,她的学生大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小有成绩,有的学生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格平现在是拉萨城关区副区长,索旺是日喀则地区招生办副主任,尼玛工作在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他率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队”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使3000多名藏族同胞恢复了视力……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