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藏地儿女的如歌岁月

首页 > 雪域之子 > 藏韵谈话坊

青藏联网工程的共产党员全生明:为了雪域万家灯火

郑晓奕    发布时间: 2011-07-11 10:47:00    来源: 新华网

  初见全生明时,他刚从拉萨工地坐了一天火车回到格尔木。可他又马不停蹄跳上了汽车。眼下,弟兄们正在铁塔上飞架电线,高原一日四季,雷电雨雪交加,他放心不下。

  再过5个月,“天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旁将再通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这项世界上迄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的输电工程,将为缺电的西藏送去光明。47岁的共产党员全生明,是青藏联网工程总指挥部临时党委委员、工程青海段指挥长,也是青海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生命禁区的“四零”奇迹

  和当年建设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一样,青藏联网工程也遇到了建设者生理保障、高原冻土施工、高原生态保护三大难题。

  最难的是稳定队伍留住人。全长2100公里的线路,高寒缺氧,峨峰交错,荒漠遮眼,激流断路,自然环境异常恶劣。自去年7月29日开工以来,万人施工队伍里最高峰时跑掉了近一半。有人一到工地,行李还没打开,扔下一句“头疼得受不了”就走了。

  分管医疗、后勤保障和安全质量的全生明,决定把指挥部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前移410公里至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只有靠前指挥,才能稳定军心!”

  从此,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瘦高个、戴眼镜的高原汉子,钻进每顶帐篷,摸摸被子薄厚;揭开每个锅盖,尝尝饭菜味道。

  一次,沱沱河医疗站的护士长黄艳华和他聊天,无意中说起有个工地最近感冒的人多,可能是因为被子薄。黄艳华过几天再去巡诊,发现被子已经换成了厚的。

  后来,全生明在所有工地强制推行这样的生活标准:一人一张铺,防止疾病传染;室内必须达到16℃;每人必须配备一件棉大衣和一顶棉安全帽;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不低于25元,供应半斤肉;工地的水不能喝,必须提供清洁饮水。

  民工李万和回家过年,和同乡们说起“工程虽然苦,但条件也好,一天半斤肉,天天像过年。”开春复工,他拉了一支队伍上来。

  实行全线统一保障的医疗体系更让工人们吃上“定心丸”。一级医疗点随施工队走,全线31个;二级医疗站水平相当于县级医院,随工程标段配备,全线10个;更高级的三级医疗站在西藏、青海各设一个。

  至今工地上共发生101例严重的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病,全部得到成功救治。这个工程正在继续创造零死亡、零伤残、零高原后遗症、零鼠疫传播的“四零”奇迹。

  全生明说:“在生命禁区要让队伍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就要突出以人为本,这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只是,他关心大家却总是忘我。由于兼顾指挥玉树震后电网重建和全省电网基建工作,全生明常常在西宁、玉树、格尔木、沱沱河四点构成的“刀把形”上来回奔波。一次,他从玉树下来就赶去北京开会,可一下飞机就病倒了。医生诊断缺氧。他说从高原下来应该富氧才对呀。医生“训斥”他:“升降得太快,再强壮的心肺也跟不上。”

  即使是这时候,全生明想的也不是自己。他一边吸氧,一边盘算,“工地上应该添置几个移动式高压氧舱,遇到这样的情况才好救治”。

我要留言:
姓名:  城市:  
         
热文推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