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罗辉,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总经理,脸上有着康巴人的肤色。记者与他初识时,他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副总经理。那时,甘孜公司刚成立不久,办公条件极为简单,租住在一家宾馆里。 回忆当初,罗辉说,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是全省最后一个注册成立的地市级电力公司。成立之初,罗辉作为省公司的第一批应聘人员,在2006年元月进入甘孜州。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场地、没有机构,可以称得上是“三无公司”。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公司领导在办了工商注册后,开始走上创业道路。如今,公司由原来的3个员工发展到有主业员工百人;由没有固定资产发展到已投产资产50多个亿;由没有办公楼发展到拥有办公区、生活区等,国家电网形象凸显。罗辉正是公司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和建设者。
为什么四川省电力公司要在甘孜州组建公司,罗辉说,如果没有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的存在,四川省电力公司就没有投资平台,也无法向甘孜州投资电网建设,也就没有今年的“新甘石”工程。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的成立是国家电网公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是央企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
公司刚成立时,康、泸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冬季停电频繁。罗辉说,他们首先做的是如何实现甘孜州东部地区不缺电。他们借助金源公司和四川华能康定公司电网,2006年11月实现康、泸电网与四川电网并网,保证了康、泸地区冬季不缺电。“十一五”期间投资近四十亿元先后建成500kV九龙、康定输变电工程和220kV幸福变电站、110kV沈村等输变电工程,确保了水电的送出;同时实现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保证了当地的工、农、牧用电。
罗辉说,甘孜公司成立后,他们承担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甘孜州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商多,对水电输出要求强烈;另一方面,老百姓用电的愿望与时俱增,这两方面的压力,都让他们必须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
甘孜州北部石渠、甘孜、色达等县冬季停电是常事。为保证北部各县冬季用电,公司先后到甘孜、石渠及青海玉树等地调研,向州政府提出解决用电方案,如冬天用发电机发电等措施,然而发电机发电成本太高。要彻底解决问题,建电网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如何建?从哪里建?2007年8月,罗辉等人深入各县开展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分别报州政府及省电力公司,为甘孜州电网建设提供了依据。这就是“新甘石”工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工程启动前,还有许多事要做,比如编制项目规划、将项目纳入省公司的投资计划、办理工程核准,让工程能依法开工,这些不为百姓所知道的事情,罗辉一一亲手组织实施。
今年3月20日“新甘石”工程启动以后,罗辉先后6次到一线调研、指导。此外,他还组织编制35千伏以下工程的施工方案、亲自到施工现场协调施工。
当“新甘石”工程快要接近尾声时,为做好线路“运维员”,确保工程投得上、落得下、点得亮,罗辉安排人员全过程参与工程质检、验收,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缺陷,让工程零缺陷投入运行。
回忆整个工程,罗辉和他的员工都感到惊奇,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罗辉总结这个奇迹的产生,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宣传工作扎实、协调工作及时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如工程开工前,公司制作了12000册宣传手册,就工程概况、意义等作了介绍,向“新甘石”工程沿线的百姓发放;同时,制作了藏汉双语宣传片,通过电视向百姓宣讲,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效果,为后来施工一路畅通打下基础。在这些创造奇迹的工作中,罗辉即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
在罗辉的心中,装着的是对藏区人民的爱。“新甘石”工程的设计、施工都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完全避免山林和湖泊场所,罗辉等人特意向省公司建言,安排了1300万元的环保费用。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线路采用高跨和绕道等措施,减少树木砍伐近400万立方米。正是对藏区人民的爱,支撑着罗辉,让他和他的员工一道经历了工程中的种种艰难考验……
罗辉说,“新甘石”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他们要做的事还很多。他的愿望是将甘孜州电网建成一个空中网络,让全州人民都能用上电、用好电。听着罗辉的讲述,一幅光明的图景在记者的心中绘成。
(责编:南卡)